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0771-5567169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浮躁与沉静

更新时间:2018-01-20浏览:评论: 条

  上海市五爱高级中学 马志伦

  【关键词】读书活动 经典名著 终极目的 经验总结 具体做法

  随意地和所任教班级的班主任聊起班级的学习情况,班主任说,自从语文学科倡导读经典名著活动以来,班级的学生读大部头书的人多了,这让我很是高兴。想想当初搞这个活动的目的,也就是想通过读经典名著,让学生能走进经典走进名著,感受经典名著的力量,陶冶身心,一点一点地厚实起自己的人文素养,提高个人的欣赏能力。

  大家都知道书是我们的好朋友,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打开知识和理想大门的金钥匙!但问题是读什么书,哪些书是好书?经典名著称得上是好书,那么哪些是经典名著?好书的标准或许比较容易界定,适宜读的、喜欢读的都能称得上是好书,其中还包含了一次性消费的书籍以及紧跟时代潮流的读物。经典名著则不同,“经典之为经典,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这就是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和历久弥新。与畅销书不同,经典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未必有很多的知音,但却能经久不衰,永远能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经典以经典的方式触及、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消失,改变的最多是它们呈现的方式。正因为经典以无与伦比的方式思考和表达了这些问题,其深度和广度为后世难以超越,它们对人类就有永久的魅力。”(张汝伦《今天我们如何阅读经典》)

  现时的学生,囿于学习和作业的压力,沉下心来读一部经典名著不易,许多人在空闲时间看的一些作品,也大多是流行小说,接受的是快餐文化,如同嚼甘蔗,缺少反思的力量,长期浸染于这样的阅读品位之中,心性会变得浮躁。因此我推荐了一批经典名著的书目,不少与教材的篇目相关,因为教材选编的都是其中的节选,不能反映经典名著的全貌。如同高中课本中的曹禺名著《雷雨》节选,大多选择的是该剧的第二幕,反映的是周家(周朴园、周萍)与鲁家(鲁侍萍、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冲突的内涵涉及到阶级的对立关系,以此推断,就会误解《雷雨》是一部反映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矛盾冲突的作品,如此显然是低估了《雷雨》这部剧本丰富的思想内涵以及高超的艺术成就。因为《雷雨》中的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是多元的,除了周朴园与鲁侍萍、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尚有周朴园与繁漪之间的矛盾冲突,周萍与四凤之间的矛盾冲突等,其中周朴园与繁漪之间的矛盾冲突是主线,如同钱谷融先生所说的,剧本是“描写一个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着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生活的悲剧”(钱谷融《一出震撼人心的悲剧——简论<雷雨>》)。与此同时,又指定其中的一些作重点阅读,分成几个步骤,首先是作读书札记,然后再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写一篇书评。

  经历一段时间的阅读积淀,不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有了较大的增长。比如一个学生迷上了老舍,原先他对老舍的认识,还是停留在初中所学课文《在烈日和暴雨下》的印象里(这段文字只是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的一章)。在读了《骆驼祥子》之后,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原先只是慨叹祥子等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在穷苦的海洋中挣扎的不易,现在则进一步为老实巴交、一门心思要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的祥子,最后堕落为行尸走肉的游手好闲之徒的结局所震憾,残酷的社会现实,把“人”变成了“鬼”。老舍不仅是一个杰出的小说作家,还是一个非凡的戏剧作家,其中以《茶馆》最为著名。该生开始读《茶馆》,不很理解其中的内在涵义,因此就来和我一同讨论商榷,于是就有了师生共同结对读书的形式。对于《茶馆》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的领会,经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一层一层地丰厚起来:茶馆的变迁是社会的缩影,茶馆的兴衰反映了历史的交替,其中又有多少甘苦,多少悲喜;进而又感受到了老舍戏剧形式上的精良,诸如布景的制作,道具的安排等,都值得品味。也因为《茶馆》这出戏,此生对出演《茶馆》的演员也感兴趣起来,饰演该剧主人公王利发的是著名演员于是之,这位学生曾从他的父母嘴里得知,后自己又去查看了相关资料,知晓了于是之还曾出演过《青春之歌》等电影,担当其中的某一角色。在学习到了《幼学记事》这篇课文时,他谈起此文作者于是之时便能头头是道。学生从读《骆驼祥子》始,阅读范围慢慢扩大,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未能学到以及没有涉及的知识,人也比以前沉静多了。

  读书活动不仅催生了学生对于经典名著的阅读兴致,促进了学生自主性学习,而且形成了师生共同研读和商讨的气氛,不只体现在老师一方对学生的指导,同样也是学生一方对老师的反哺。曾有学生看了《历史与地理之谜》(此书揭示了许多至今还未认识的事物),眉飞色舞地向我介绍并议论这部书的内容和精彩之处,令我受益匪浅,倒逼着我这个老师也要加强学习,不断增进自己的学识。

  当然读书活动的终极目的,不能只是局限于吸收和增加知识,更进一步是要就此培育和鼓励自学的能力以及质疑的勇气。经典,并不等于是真理;名著,也不是什么都正确。使我欣慰的是通过读书活动,班级学生在自学的能力和质疑的勇气方面,相比之前,有了不小的进步。比如对于中国历史上帝王谥号中的“文”与“武”,我依据传统的说法认为是“文”在前,“武”在后,如周文王在前,周武王在后,汉文帝在前,汉武帝在后。但有学生表示不认同,例如魏武帝在前,魏文帝在后。我对此进行反驳,称这表明了魏文帝曹丕的野心。这位学生又说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也是宋武帝在前,宋文帝在后,南朝陈是陈武帝在前,陈文帝在后,所以不能一概而论。根据《史记正义》(附于《史记》有关正文下面)中的说法,有“经纬天地曰文”、“学勤好问曰文”等,又“威彊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等。谥号大多是后人按照前者在世时的功绩所作的盖棺定论。如此说来,不一定是要遵循“文”在前“武”在后的规则。学生所论颇有道理,对于“文”“武”,不能拘泥于一种说法。问题并不在于最后的结论,关键在于经过探讨,即使不能达成共识,也能使认知深入一步,或引起进一步地研究。

  总结语文学科提倡读书活动的经验,最大的收获,便是能让学生浮躁的心(焦虑、恐慌、情绪化和无主见)渐次沉静(专注、自律、有耐心和能自省)下来。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财富,经典名著就是其中一例。也许文学作品并不能从理论上阐明事物的本质,却能形象地反映人生的经验。虽说人生在世可有几十年甚至百有余年的时间,但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直接体验到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如能从经典名著中,汲取有益的营养,等于是开阔了自己的人生视野,延长了自己的人生旅程。在不确定的生命中保有一份从容与谈定。

  归纳经典名著阅读的具体做法,阅读的前提是引发好奇心。引发学生阅读的好奇心,需要经过调研,在充分了解学生“已知”阅读领域的前提下推出一些“未知”的阅读领域,如此,读书活动才有针对性,才能刺激学生的阅读神经。阅读的过程是增强自信心。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信心,需要营造民主、宽松、活泼、互动的读书氛围,指定阅读与自主阅读结合起来,勉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学生有一个肯定自己读书价值的预期,这样就会逐次深入阅读。阅读的成效是检验思考力。“人显然是因为思想而生的,人的全部优点尽在于此,人的全部责任也在于按恰当的方式思想。”(帕斯卡尔《人因为思想而伟大》)恰当的方式思想,需要在阅读经典名著中,不断地汲取、锤炼、凝结和沉淀。

  读书活动形成的书香气氛,慢慢驱走了打闹的喧嚣,迎来了思索的沉静,班级的风貌因此变得和以往不同。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诗文阅读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