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10-30
-
2014-10-30
-
2014-10-30
-
2014-10-22
-
2014-10-22
更新时间:2014-09-19浏览:次评论: 条
2014-10-30
2014-10-30
2014-10-30
2014-10-22
2014-10-22
摘要:本文通过指出两种常见的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观点,介绍与第二语言习得相关的习得理论和动机理论,分析了理论的具体内容,提出了“i+1”和合作型活动的教学模式,旨在帮助学生纠正学习第二语言过程当中的错误看法,寻找更加高效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i+1;动机理论;合作型
1.简介
第二语言习得发生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发生在各种国籍、种族、性别、职业甚至年龄的人中间。出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儿童和成人均需要习得不同种类的第二语言。基于Lightbown & Spada (2006)中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本文将讨论关于习得和动机两种理论:学生学习所被教授的内容;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最重要的成功预测因素是动机。
2.学生学习内容
教师对所教授内容有绝对性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并且有自己的方法来向学生诠释知识。通常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授的知识会高于学生现有水平却与之紧紧相关。教师习惯性认为学生应该能够理解以上被解释的知识。以下,本文将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和示例建议。
2.1 “monitor model”理论分析
根据Krashen(1982)的“monitor model”,知识输入假设理论是“语言习得会发生在被置于可理解和包含i+1的语言环境当中。‘i’代表已经习得的语言水平,‘+1’比喻稍高于上述水平的语言知识水平,如单词、语法形式、发音等方面”(Lightbown & Spada, 2006)。这意味着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和学生遇到的知识大多数是被学生所能够理解的“i”,而又不可避免的包含着稍高于学生现实水平的“+1”部分。如此将两部分结合,才能够让学生不断学习深一层次的知识且自然习得语言。
2.2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理论分析
Krashen(1982)的这一理论区分了习得(acquire)和学习(learn)两个词的区别。当知识被习得时,是指学生不断被置于第二语言的例子当中并通过无意识的关注学习语言形式和规则。学习是指有意识的对形式和规则的学习。从教授一门第二语言的角度来说,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在教材中起主要作用的必需内容,而“+1”知识则需要向学生进行详细解释。
Krashen(1982)的理论与之前的看法不同,学生并不是学习任何所被教授的内容,而是仅仅学习对自身来说能够理解却不太难懂的知识。通过解释“i+1”知识理论,学生在下一步的学习过程当中会受益,源于他们并不会完全不了解必然出现的“+1”知识。“+1”的内容应该由教师严格评估,确保学生不会对此层次的内容感到困惑不解。
3.动机因素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人认为动机是第二外语习得的中重要的成功预测因素,原因在于动机明确的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更加主动和拥有热情。事实上,学生的学习动机各有不同,如高考英语测试、为国外学习打语言基础、学习第二语言作为文化知识或职业生涯的工具。学生学习语言的方式也各有差异,包括学校课程、职业语言教育机构和私家辅导。以下将分析学者针对动机因素的理论。
3.1 动机分类
根据Gardner & Lambert(1972),动机可以分为工具性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和综合性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通常为学习基本技能和为考试(如IELTS)做准备的联系为工具性动机,目的在于实现短期、实际性的目标。而例如学习第二语言作为专业的学生则持有综合性目标,目的在于个人成长和文化充盈。不同类型的动机决定学习过程当中不同的学习方法和计划。
3.2 应对动机的学习方案
持有综合性动机的长期学习应该通过日常的练习完成,而持有工具性动机的短期学习则可能通过参加辅导班得到提高。因此,教师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动机是及其必要的,具体分析后才能制定学习方案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向学生介绍第二语言国家的背景知识、展示并推荐具有第二语言国家经典文化背景的电影和小说、明确学习第二语言的前景以及其他各种可能激起学生动机的方法。根据Lightbown & Spada (2006),应用合作性的目标而非竞争性目标,在学生的学习当中会产生更加成功的效果。因此,在课堂设计当中,应当设计更多合作型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4.结论
在以上讨论的两种理论当中,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解释包含“i+1”的综合性输入的知识,并且要平衡元语言教学材料以适应学生当前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由于动机在第二语言习得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室需要使用一系列的方法激起学生的动机和兴趣,最主要的方法是使用合作式目标进行教学。以上便是习得和动机理论讨论所得出的结论。
参考文献:
[1]Gardner, R. C. and Lambert, W. E. 1972.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Rowley, MA: Newbury House.
[2]Krashen, S. 198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Pergamon.
[3]Lightbown, P. M. and Spada, N. 2006. 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蔡章兵,男,1972年生,重庆潼南县人,中学英语教育专家,资深英语图书策划人。先后毕业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和四川师
发布时间:2020-02-17 浏览:7825次 评论:条
2020年1月19日,奇速英语2020迎新年会暨团圆宴于奇速英语成都总部隆重举行,随着迎新年会在全体奇速家人的欢笑声中圆满结束,我
发布时间:2020-01-20 浏览:238次 评论:条
靠谱的英语培训机构加盟品牌怎么选?如今,我国的早教行业发展迅速,很多家长在这个方面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投入也越来越多
发布时间:2019-05-10 浏览:5926次 评论:条
是不是学习英语总是不得其法? 是不是学习英语总是力不从心? 是不是学习英语总是很困难? 是不是觉得学习英语一点都不美好? 据
发布时间:2018-09-26 浏览:270次 评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