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0771-5567169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刘定盈--倾听心灵的回声——论彝族自然崇拜的意蕴

更新时间:2013-11-23浏览:评论: 条

倾听心灵的回声——论彝族自然崇拜的意蕴
云南保山学院(678000) 罗秋建¹¹ 保山板桥镇沙登小学 刘定盈²²

摘要:彝族先民生活在千奇百怪的自然环境中,把不理解的奇怪自然现象归结为神灵的作用,就有了对自然物的崇拜,作为一种原始宗教信仰模式一直延续到近代。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辩证唯物主义观的树立,这种原始、封建的“信仰模式”才逐渐淡出生活舞台。但是,彝族的自然崇拜并非一无是处。经过千年的积淀,保留下来的精华是值得我们讴歌与传承的。
关键词:净化;向善;淳朴;和谐

彝族是西南地区最古老的土著居民,是一个多神论的民族,信仰万物有灵。对自然界的自然物属性不能科学合理的理解,只能持以敬畏之情,从而产生自然崇拜。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受具有神秘力量的神灵支配着,只要做出必要的祭祀活动,就可逆转神灵的力量来帮助自己达成愿望。久而久之这种“心理作祟”的活动已成为彝人的一种自觉意识形态。虽然我们不提倡这种虚幻、空想的封建迷信活动,但在这活动的背后所折射出来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审美价值,我们却不得不认可与赞扬——彝族的自然崇拜蕴含着崇高的美德与审美内涵!

一、厚德论:净化心灵,向善杜恶
彝族人民长期与神灵相伴,内心已在神灵的“滋润”之下,情系万物,爱屋及乌,对任何自然物皆持以敬畏与爱戴之心。长期养成谦和向善,厚实淳朴的自然乐观心态,造就朴实无华的民风民俗。
1、净化心灵
在彝族先民的生产生活中,万物有灵的充分发展形成了灵魂的信仰和崇拜。并挤入彝人世界观,认为神灵能够影响或控制各种物质事件的发生和演变以及人的现实和未来的生活。“彝族的自然崇拜,始于氏族社会时代,而且是原始氏族最重要的公共活动之一。”[1]千百年的自然崇拜传统深远的影响着彝民的道德观念,久而久之形成约束心理的良好规范和行为准则。具有净化心灵的现实意义及为人处世的应世理想。
    在云南省,法甸村委会的者窝村彝族,在每年正月,都要举行连续三天的“祭龙节”。体现的是对自然“神物”的崇拜,祈求“神物”给人们带来吉祥平安、风调雨顺、万物滋长。全村人自愿拼凑若干食用品,由彝族“毕摩”带领到村后山上出水处,大龙树脚,杀鸡、烧香祭龙。先是“祭龙”。不分男女老幼每人手持香烛一字排开,集体跪拜,“毕摩”口中念念有词:“天神龙王,万物你为王,风雨雷电归你管,庄稼树木盼你长,牛羊酒肉侍奉您,大人小孩敬仰你,求你风调雨顺,赐予我们人畜安康”。再由“龙女”表演引出“天公”,“天公”作吞云吐雾,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表演。演毕,男女老幼便在松毛地上摆“龙宴”,猜拳行令,大碗喝酒,人“龙”共同畅饮。宴席过后还还要举行热烈激昂的爬“龙树”体育比赛、“布谷鸟”催春和农耕收获等欢腾的舞蹈表演。人们将“龙头”从“龙树”上请下来,用早已准备好的“龙杆”抬回村,贡奉在水井旁,大伙纷纷将从祭龙树下取回的“龙水”倒入水井内,表示“龙”已被请回。主事者每户.分发给一捆“吉祥礼物”带回家,意寓新春龙日带回了好运。接下来的两天全村人参与的“转龙”、“跳龙”就热闹非凡了。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祭龙”、“请龙”、“转龙”、“跳龙”的一派欢乐气氛中,他们深信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传统“祭龙节”,祈愿“神龙”的保佑后,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满幸福。[2]
从以上活动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彝族人民那种自发的强烈而浓厚的集体意识,每种活动井井有条又欢欣鼓舞。集体意识净化着彝族人民的心灵,影响力之大,可想而知。集体有意识的自然崇拜,一方面,能较好地把彝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形成井然有序、和谐稳定的社会。一方面,同心同德、同舟共济的集体意识使彝族先民屡屡挫败外来势力的入侵,不仅体现了彝族人民古朴的集体主义高尚美德,同时为彝族社会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再一方面,淳朴的集体意识已经形成,净化着每个彝民的心灵,日积月累、代代相承,才有今天彝族人民所特有的心理素质与民族精神。

未完.......

    奇速优客

    相关文章

    奇速优客
    奇速诗文阅读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