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0771-5567169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小学品德课堂学生体验性学习策略探讨

更新时间:2018-04-08浏览:评论: 条

  李月娥

  广州市白云区陈田小学,广东 广州 510420

  【关键词】小学品德;体验性学习;核心素养;探讨

  体验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身体的各种感官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体验性学习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优良的学习方式,约翰·杜威为它发表了《体验与教育》,我国的教育家孔子、毛泽东等都很推崇这种学习方式。品德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指教师以课堂为舞台,以任何可用感官接触的媒体为道具,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造出值得学生回忆,让学生有所感受,留下难忘印象的情感活动。它的重要价值在于每个人在活动中获得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近年来,我在小学品德课堂中通过“激发”“熏陶”“感受”“激励”的体验学习方法,对体验性学习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力求让学生在品德课堂体验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一、以境引情,在激发情感体验中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情感具有综合的情境性,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中为了唤起、培养和强化某种情感,可以通过形象生动、富有情感的语言描述、多媒体等电化手段、实物展示、小品表演等创设适用于教育教学内容需要的情境氛围,让学生从中体验、感悟、反思。

  在教学《地球属于谁》一课导入时,教师一边播放视频,一边声情并茂地旁白。富有激情的语言带动学生的情绪,丰富的画面,让学生陶醉于地球的美丽之中,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当今地球环境遭到破坏,日益恶化的情况。先通过PPT投影四幅本地区的照片创设情境:第一幅是流溪河源头溪头村水源充沛,水流清澈的情景;第二、三幅是流溪河水流至白云区人和镇地段,两岸工厂偷排废水入河,岸边无牌无证饭店直接倾倒餐厨垃圾到河里的情景;第四幅是流溪河水流至白云区石井河段,水质污浊,水面漂浮着垃圾的情景。再经过教师对这四张照片的讲解,学生情感再次被点燃,纷纷谴责这些人为破坏本地区环境,破坏地球的行为。认为尊重自然,保护我们本地区的环境是每个白云人的责任,并承诺劝说家人不再到流溪河边的饭店就餐。

  教师通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以此唤起学生的心灵感应和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升华和道德行为的外化,在激发情感体验中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热爱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以情引情,在熏陶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在品德课堂这个舞台上亲历体验,展示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就像马卡连柯说的:“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之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情感体验把这条鸿沟填平。”因此,学生的品德教育离不开情感体验,使他们的思想、行为、习惯得到熏陶。

  在教学《从一粒米说起》一课时,必须让学生认识一粒米来之不易,感受、认识生活中节约的重要性,进一步认识节俭的重要意义。教师设计了大米生产过程的PPT,播放前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大米是怎样得来的吗?”然后让学生通过观看教师展示的农民“耕地、插秧、施肥、灭虫、收割、烘晒、运输、储存、加工”的全过程。教师在旁描述农民伯伯如何日晒雨淋,汗流浃背地在田里劳动的情景,使学生体验到一粒大米来之不易,发出“谁知盆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从而认识节俭的重要性。学生纷纷讲述自己的感受,感恩农民伯伯的辛勤付出,决心从我做起,从一日三餐开始,节约每一粒粮食,逐步养成节俭的习惯。

  这样,通过情感体验,学生的思想、行为、习惯得到了熏陶,怀着感恩之心,从中培养了学科核心素养。

  三、以行引情,在感受实践活动的体验中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行为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是体验性学习的方法之一。体验性学习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角、听觉,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识。学生只有通过具体实践,才能把道德认识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

  在教学《算算家庭账》一个月之前,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花费状况,我布置了一个“我是家庭小管家”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填写《我家每月总的支出》一表,对自己家一个月的支出进行预算。然后在家长的指导下,按照预算进行一个月的家庭支出作管理,在一个月后上课时进行汇报。在汇报会上,同学们都呈现了自己家庭一个月支出的账单,争先恐后地发表感受:“做家庭小管家并不容易,要根据全家收入的多少,决定花费的多少。”“妈妈每月都要操劳家庭的合理支出,很辛苦!”“我家一个月的收入并不多,但用在我身上的比例却很高。我很感激家人为我的付出。”“我要珍惜父母的劳动,节约用钱,生活上要节俭。”

  这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了“精打细算”“量入为出”的含义;初步懂得了家庭生活应量入为出;了解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花费状况;知道自己节俭就是珍惜父母的劳动;认识到应当自觉地养成节俭的态度和习惯。在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的同时,在感受家务劳动实践体验中感恩父母家人为自己的付出,形成了学科核心素养。

  四、以评引情,在激励中实践学科核心素养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性质中指出:课程评价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态度,不以单一的指标评价学生的发展,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改革品德学科评价,关注体验过程,发展个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发展的新趋势。因此,本人通过如下的方法进行优化品德课堂的评价来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互助精神、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实践学科核心素养。

  1.适时激励,体验自信。适时的激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信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发掘师生、生生之间的每一次交流的闪光点,及时抓住时机,巧妙运用激励的语言,适时作出称赞。如学生对问题作出不同层次的回答时,教师给予评价:“你真棒!能有这么大的进步,老师感到非常高兴!”“说的真好,老师非常欣赏你的想法!”“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是让人耳目一新!”等等。这些语言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兴奋记忆,使他们的内心在体验激励中得到充实,变得优秀,变得有信心,对评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关注个体,恰当激励。由于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知识结构的不同,在课堂上参与活动时会有紧张、不安的情绪,教师要通过有针对性的语言进行恰当的评价。如:在课堂上,对于个性孤僻,思考问题很独特的张同学发言的评价:“你的每次发言都令我惊喜,今后要经常与同学们交流,使大家都能分享你的思考创造的快乐。”。对于性格开朗,善于发言的陈同学这样评价:“你有这样的想法太棒了!”。对于爱钻牛角尖的萧同学,教师这样评价:“你的看法很独特,说明你很喜欢思考,但是我们想问题要从多个角度分析,你再想想好吗?”。教师评价在肯定的同时,也不忘客观地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引方向。

  通过根据个性特点,对学生进行及时、恰当的评价,学生体验到老师对它们的关注,学习到一些课堂回答问题的技巧、方法,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使学生充满自信,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

  3.群体交流,相互合作。小组学习是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学习,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和民主意识的途径,提供了开展探究学习所必需的交流平台。新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提出有效组织适宜的教学活动包括小组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小组合作学习。而实施小组学习时,评价指向群体,所以应促进群体评价在教学中的实施。 群体评价要发挥小组成员的力量,小组成员要有团队意识,一荣俱荣。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互相交流探讨,养成互相合作的精神和技巧。小组学习获得成功,才能获得肯定性评价。

  在教学《现代工业产品的诞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尝试现代工业的制造过程,体验现代工业对企业个人的要求,教师组织了体验活动:分小组为每位同学制作一个本子。活动前把学生分成五组,公布了活动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活动结束后先自由讨论,再小组发言谈谈对刚才体验活动的感受,对现代化生产有什么新的认识。最后对制造出来的本子进行评价,对把纸裁得好,码得齐的第三小组予以了表扬,并把制作成果奖给了他们。

  群体评价关注的是全体学生,既能让个体学生乐于接受,有让全体学生有所收获,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得到了培养。

  品德与社会课程承载着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重要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运用体验性学习的策略,以境引情,重激发;以情引情,重熏陶;以行引情,重感受;以评引情,重激励,优化了课堂教学,注重了学生在体验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品德,提高了核心能力,促进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加文献:

  [1]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 [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

  [2]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3

  [3] 王玲.《美术新课程的体验性学习》[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

  [4] 叶小玲.《浅谈体验教学思想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施》[J]科技信息(学习研究)2008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诗文阅读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