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0771-5567169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小意象 大诗歌

更新时间:2018-04-02浏览:评论: 条

  周 华

  (广西南宁市 530022,南宁市第六职业学校语文组)

  关键词:诗歌;意象;鉴赏;方法;步骤

  每一首诗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首诗后面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许多学生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往往会陷入诗歌的汪洋大海,难以在众多的诗歌作品中找到方向,进而享受到阅读的趣味。其实,诗有“诗语”,“诗语”自是解读诗歌的密码。我们只要懂得诗歌与读者、世界交流的言语,那么解读诗歌会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那么,诗的语言是什么呢?又该如何通过诗语解读诗歌呢?这是本文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最核心的诗语是什么?诗歌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诗人用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由此看来,诗歌是借助凝练的语言来传情达意的,诗的语言不能像平常说话或逻辑论证那样铺陈展开,它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来表达尽量多的内涵。何为“凝练的语言”?一是指在遣词造句上做到紧凑精炼,多一个字嫌多,少一个字嫌少,恰到好处;二是指在语言的运用上使用“言约旨远”(《世说新语》)的字词;三是用“形象”来传情达意。“形象”即意象,是最核心的诗语。

  意象之于诗歌,不是可有可无的。西方意象派诗人庞德说:“中国诗人从不直接谈出他的看法,而是通过意象表现一切。”关于意象和诗的关系,诗人郑敏有过十分精当的比喻,她说:“诗如果是用预制板建成的建筑物,意象就是一块块的预制板。”可以这样说,意象既是构建诗歌的基本元素,又是区别诗与非诗的基本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意象就是诗歌看得见的灵魂,抓住一首诗的意象就等于获得解读该诗的一把金钥匙。

  什么叫意象?意,指的是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指的是客观事物。意象指融汇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的物。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山川河海,万事万物都可以成为意象。当然,有一些经常出现的,如春花、秋月、梅兰竹菊等等,经常出现的意象被称作传统意象。有一些意象较少露面孔,是诗人偶然中的运用。

  为什么在中国的诗歌中会形成意象的传统?这首先和中国自古以来的生产方式有关。农业社会、农耕环境,影响了文人们的生活方式,广阔的天地自然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是他们和世界对话的重要对象。

  原因之二是意象这种元素适合诗歌的语言表达形式。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的,无法也无需和其它文体一样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等要素交代得一清二楚,也没有必要把事物的本来形状描摹得栩栩如生。诗人往往艺术地把一组意象组合在一起,“厚意而无声”。

  原因之三是和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有关。中国传统思维是间接的、形象的,总体来说,不喜欢直接的说理诉情,喜欢将自身的喜怒哀乐、思想意识通过外物以表现,给读者留下大片留白,让想象和联想发挥作用,无限地创造出诗歌的价值。

  诗歌使用意象有何魅力?意象能引发人丰富的想象,这种元素的效果就像原子弹,是浓缩的精华。如普普通通的一张树叶,其颜色不同、形状不同,给人引发的联想与想象就不一样。一张绿色的树叶,其特点颜色葱绿,水分充足,有活力、生机,很容易让人想到绿树,想到浓阴;想到春天、夏天;想到青少年、想到人的成长。枯叶特点是水分少、干枯、没有活力,很容易让人想到光秃秃的树,想到深秋、凋零,想到生命的终结,甚至想到一张老去的布满褶皱的干瘪的脸。一张细细的柳叶,让人想到婀娜的身姿,想到柔情似水的悲情女子;一张大大的厚厚的绿叶让人想了到夏天的浓荫,想到了粗壮的劳动妇女。

  意象就是这么有趣,甚至诗人在创造诗歌出来后,自己日日玩味都会有不同的心得和感受,更何况是作为鉴赏者的我们呢。每个鉴赏者经历不同,阅历不同,其想象和联想的空间就不相同,想象出来的效果也完全不同。仅仅是一张树叶,每个人的机遇不同,树叶就有一千种生命。舍我其谁呢?

  我们不妨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说明问题:

  第一首《勤奋》:天才与勤奋做伴/成功与刻苦相连/不要期待幸运/也不要坐等明天/听天由命,是懒惰者的信条/把握人生,是勤奋者的箴言。这一首诗咋一看还不错,道理很深刻,但说理直白,缺乏回味的余地,原因是没有使用意象。从严格意义上说,《勤奋》作为诗缺乏韵味,它象“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一类的小格言一样,更符合格言的特征。高尔基曾说:“真正的诗,即使略带哲学性,总是以专讲道理的东西为羞耻。”我们再来看另外两句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两句诗亦表达出 “努力、勤奋付出就会有收获”的思想,但这两句诗使用了意象,引人联想,让人想起春天万物复苏、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农民们怎么满怀希望播下种子,想到禾苗的成长,想到秋天的收获……英国著名诗人济慈曾说“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此时无声胜有声”。

  由此可得知,意象的魅力就在于通过“最典型最精约的形象”“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言不尽之意,在于言外”,使诗歌意味悠远, 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魅力。它还能引发读者的想象与联想,调动其阅读经验,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在读者与诗人之间引起共鸣式的情感燃烧。

  如何借助意象读懂诗歌,鉴赏其意境,品味其情思?在一首诗中,诗人往往不是只用一个意象来传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往往是通过一组意象来传达的。所以,第一步就是先“捉”意象;第二步,要“借”想象和联想,把众多意象还原成诗人创作时的情境、画面,体会画面的特点;第三步,领略诗人的情思,获得美的体验。三步中,最难把握的就是第二步,能否获得一次美妙的审美体验,全在于此。在引导初学者进行鉴赏时,我们可以根据以下的方法进行:捕捉意象→把握意象特点→勾勒画面→涂上颜色使画→面动起来加上→特写镜头使画面更细致。

  下面不妨借经典的意象堆叠诗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进行联想和想象。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第一步,寻找意象。这首词的意象很明显: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西下的夕阳、断肠人。

  第二步,把握意象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提问法,如:这会是一匹怎样的马呢?是瘦马、瘦骨嶙峋的马、毛发凌乱暗淡褐色的马,步履疲惫迟缓的马。这里出现了一只什么鸟呢?乌鸦,龟缩着头的浑身黑色的渺小的乌鸦。为什么不能是一只麻雀或杜鹃呢?麻雀的特点是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一般是代表热闹或喜庆;杜鹃虽然啼叫哀怨,但颜色靓丽,和整幅画暗淡的画面不匹配……

  第三步,还原画面,体会意境。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想象不同,其还原的画面也不一样。想象力越是丰富、人生经历越丰富的欣赏者,其还原的画面越丰富、生动,味道越浓,就越能和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对这首词,我们可以这么还原: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牵着一匹瘦马,于瑟瑟秋风中踽踽独行在古道上;望不尽的是路旁的枯藤、老树、昏鸦的暗淡;听不完的是单调的风声以及偶尔昏乌鸦的伴唱。;一抬头,看见潺潺的水流上横着的小桥和炊烟缭绕着的人家,但在天际尽头仍是那孤独的影子。在还原画面后,这幅画的特点就跃然纸上——暗淡无华、萧瑟凄清。而这个特点,就是我们苦苦追求的“意境”。

  第四步,领略情思。情思就是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情感,如何领略情思?隐藏在这画面背后的是诗人怎样的状态、心情就是我们要找的答案。“孤独凄凉,一种酸楚的流落感和着人生的失落感”便是《天净沙 秋思》给我们的深刻感受。

  为了更好更熟练掌握这种方法,我们再来看一首诗。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我们先捕捉意象并了解意象的特点:

  (新雨后)空山——幽静、郁郁葱葱;秋天傍晚——清爽、恬静,秋高气爽;明月——皎洁(月光如流水一样);松——葱绿,笔挺,让人想起正直;清泉——清澈、透亮、让人想到品行高洁;竹——青绿、一节节,让人联想到清高、节气;綄女——健康、快乐、朴实;莲——美。

  还原:初秋的傍晚,山雨刚过,万物为之一新,空气中和着泥土与草木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浩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宗宗流淌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白白的素练,多么幽清明净的所在呀。竹林里不时传来一阵欢声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女孩洗衣服回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的宁静。诗人隐藏在这纯洁美好生活图景背后的情思是什么呢?——向往这种纯洁、朴素、宁静的生活。

  诗歌款款向我们走来,含蓄而温婉。要打开他的心扉并不难,小小的一个意象,便是打开诗歌大世界的金钥匙,让意象助你掀起诗歌的头纱。

  参考文献:

  [1]钱钟书,宋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金性尧,宋诗三百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诗文阅读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