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英语教学,关键是如何让训练真正落地见效

更新时间:2025-10-11浏览:评论: 条

不得不承认,当前不少英语课堂仍困在 “teach about English” 的误区里,而非践行 “teach English” 的本质。前者热衷于拆解语法规则、罗列词汇用法,把英语当作 “知识体系” 来灌输;后者则聚焦 “语言技能” 的培养,教学生如何用英语听、说、读、写,在实践中掌握沟通工具。二者的教学目标天差地别,哪条路径更能帮学生学好英语,答案不言而喻。

 

 

图片上传成功

 

 

难免会有声音反驳:“难道语法、词汇这些知识不重要吗?” 我从不否认语言知识的基础性 —— 没有词汇量,就像说话缺了 “零件”;不懂语法,表达就会乱成 “一锅粥”。但问题在于,若只停留在 “背单词、记语法” 的层面,学的不过是 “哑巴英语”“纸上英语”,无法转化为开口交流、提笔写作的能力,这样的知识又有何实际意义?

 

 

英语教学的核心,始终是 “让训练真正落地”。语言的本质是工具,工具的掌握离不开反复使用 —— 就像学骑车,光听教练讲 “平衡技巧” 没用,必须自己上车练;学英语也一样,光听老师讲 “时态规则” 不够,得靠大量听、说、读、写的训练,才能把知识内化成能力。

 

 

当然,这绝非否定教师 “讲” 的价值。优秀的教师,能把复杂的语法讲得通俗,把易混的词汇辨得清晰,把高效的学习方法教得实用 —— 比如用 “时间轴” 帮学生理解时态差异,用 “语境对比” 帮学生掌握词汇用法,用 “词根词缀法” 帮学生扩大词汇量。这样的 “精讲”,能帮学生少走弯路,让后续的训练更有方向、更高效。但再精彩的讲解,也不能替代学生的 “练”—— 就像教练再会教,也不能替学员骑车;老师再会讲,也不能替学生开口说、动手写。过度讲解只会挤占学生训练的时间,最终导致 “老师讲得累,学生学得废”。

 

 

遗憾的是,很多课堂仍在走 “重讲解、轻训练” 的老路:老师拿着课本逐句翻译,对着语法条文逐点剖析,一节课下来,老师讲满 40 分钟,学生除了记笔记,几乎没机会开口说一句英语、动笔写一个句子。久而久之,学生成了 “被动的听众”,而非 “主动的使用者”,英语能力自然难以提升。

 

 

要改变这种现状,关键是让 “训练” 贯穿英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针对听、说、读、写四大技能,设计具体、可操作的训练方法:

 

 

一、听力训练:从 “能听到” 到 “能听懂”

 

 

听力不是 “被动接收声音”,而是 “主动理解信息”。很多学生觉得 “听不懂”,不是因为 “单词不会”,而是因为 “反应不过来”“抓不住重点”,这背后缺的就是针对性训练。

 

 

阶梯式输入,降低 “听不懂” 的门槛

 

 

:根据学生水平选材料 —— 基础弱的从 “单词听写、短句对话” 开始,比如听英语儿歌、简单的日常对话;水平中等的过渡到 “短文理解、新闻片段”,比如听英语小故事、慢速新闻;水平高的挑战 “长对话、演讲”,比如听 TED 演讲、英语访谈。避免一开始就用太难的材料,打击学生信心。

 

 

带着 “任务” 听,提升专注力

 

 

:听之前给学生明确目标 —— 比如 “听完找出对话发生的地点”“记录短文中提到的三个信息点”“判断说话人的态度是赞成还是反对”。有了任务,学生听的时候会更专注,不会 “左耳进、右耳出”。听完后及时核对答案,分析 “没听懂” 的原因:是单词不认识?还是句子结构太复杂?针对性解决。

 

 

精听 + 泛听结合,兼顾 “深度” 与 “广度”

 

 

:泛听求 “量”—— 每天花 10-15 分钟听英语,比如上下学路上听英语播客、睡前听英语故事,培养 “英语语感”;精听求 “质”—— 选一段 1-2 分钟的材料,逐句听、逐句写,遇到听不懂的地方反复听,直到听清每个单词、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最后对照原文订正,积累没听懂的词汇和表达。

 

 

二、口语训练:从 “不敢说” 到 “敢开口”,再到 “说得好”

 

 

很多学生 “不敢说”,一是怕说错被笑话,二是不知道 “说什么”。口语训练的关键,就是帮学生 “消除恐惧”“找到话题”,在实践中慢慢练出自信。

 

 

从 “模仿” 开始,打好发音基础

 

 

:先练 “跟读”—— 听一句标准发音(比如课本录音、英语影视剧片段),跟着读一句,模仿语音、语调和语速,重点纠正 “中式发音”,比如 “th” 的咬舌音、“r” 的卷舌音。进阶一点可以练 “影子跟读”—— 不暂停录音,跟着录音同步说,像 “影子” 一样紧跟节奏,训练 “即时反应” 和 “口语流畅度”。

 

 

创设 “低压力” 场景,鼓励开口

 

 

:课堂上多设计 “小范围、短时间” 的口语活动 —— 比如 “两人一组,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周末”“小组内讨论‘最喜欢的食物’”,人数少、话题简单,学生不会有太大压力。老师要多鼓励,哪怕学生只说对了一个单词、一个句子,也要肯定 “你说得很准确”“敢开口就很棒”,帮学生建立信心。

 

 

结合 “真实需求”,让口语有 “用武之地”

 

 

:设计贴近生活的口语任务 —— 比如 “模拟餐厅点餐”“打电话预约”“向同学借东西”,让学生知道 “学了英语能用上”。还可以组织 “英语角”“主题演讲”,让学生围绕 “环保”“校园生活” 等话题表达观点,从 “简单交流” 过渡到 “深度表达”。

 

 

三、阅读训练:从 “能读通” 到 “能读懂”,再到 “会运用”

 

 

阅读不是 “逐字翻译”,而是 “理解内容、获取信息、学习表达”。很多学生觉得 “阅读难”,是因为只盯着 “不认识的单词”,忽略了 “上下文理解” 和 “阅读技巧”。

 

 

选对材料,让阅读 “不枯燥”

 

 

:根据学生兴趣和水平选读物 —— 喜欢故事的读英语绘本、短篇故事;喜欢科普的读英语百科、趣味知识短文;水平高的可以读英语小说节选、新闻报道。材料要 “略高于现有水平”,有少量生词,但不影响整体理解,让学生 “跳一跳能摸到”,既有挑战又有成就感。

 

 

教给 “阅读技巧”,提升效率

 

 

:教学生 “略读”—— 快速浏览标题、开头结尾、段落首句,抓住文章主旨;“扫读”—— 带着问题找关键词,比如 “找时间、地点、数字”,快速定位信息;“精读”—— 针对重点段落,分析句子结构、理解作者观点,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比如实用的短语、优美的句型),为写作打基础。

 

 

读后 “输出”,深化理解

 

 

:读完后不是 “就此结束”,而是通过 “提问、讨论、写读后感” 巩固效果 —— 比如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为什么?”“用 3 句话总结文章内容”,让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收信息。

 

 

四、写作训练:从 “能写对” 到 “能写顺”,再到 “写得好”

 

 

写作是 “输出能力” 的集中体现,很多学生 “不会写”,是因为 “没思路”“没积累”“怕写错”。写作训练要循序渐进,从 “句子” 到 “段落”,再到 “文章”,逐步搭建框架。

 

 

打好 “基础”,先练 “写对”

 

 

:从 “句子写作” 入手 —— 练 “简单句”(主谓宾结构,比如 “I like English.”),再练 “复合句”(用 and, but, because 等连接词,比如 “I like English because it’s interesting.”),重点纠正 “语法错误”“拼写错误”,确保 “写得对”。可以通过 “仿写句子” 降低难度 —— 比如给出例句 “He usually gets up at 7:00.”,让学生仿写 “我通常晚上 8 点做作业。”

 

 

搭建 “框架”,让写作 “有思路”

 

 

:教学生 “按结构写”—— 写记叙文,按 “时间顺序”(开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中间:事情的经过;结尾:感受);写说明文,按 “总分总”(开头:介绍主题;中间:分点说明;结尾:总结)。给出 “写作提纲”,比如 “写‘我的一天’,先写早上做什么,再写中午做什么,最后写晚上做什么”,帮学生理清思路,不会 “无从下笔”。

 

 

积累 “素材”,让写作 “有内容”

 

 

:鼓励学生 “多读多记”—— 阅读时积累好词好句,比如 “描述天气的短语(sunny day, heavy rain)”“表达感受的句子(I felt happy because...)”;生活中多观察,比如 “记录周末做的事”“描写身边的人”,把这些素材整理成 “写作笔记本”,写作文时就能 “有话可说”。同时,老师要认真批改,指出 “表达不当” 的地方,比如 “这句话可以更简洁”“这里用这个短语更合适”,帮学生逐步提升写作水平。

 

 

结语

 

 

 

 

 

英语教学,说到底就是 “让训练贯穿始终”。别再让 “讲解” 占据课堂的全部,而是把时间还给学生 —— 让他们多听一段录音,多开口说一句英语,多读一篇短文,多写一个句子。训练要 “小而具体”:先定小目标,比如 “本周练熟 5 个口语句子”“本月读完 1 本英语绘本”;再拆小步骤,比如 “每天花 10 分钟跟读”“每天写 3 个英语句子”;过程中 “及时反馈”,错了当场改,对了多鼓励;最后 “结合实际”,让学生知道 “学了英语能和外国人交流”“能看英语动画片”“能读英语故事”。坚持这样练,学生的英语能力自然会慢慢提升,从 “怕英语” 变成 “爱英语”,从 “不会用” 变成 “熟练用”。

    奇速优客

    相关文章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