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0771-5567169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研究

更新时间:2015-10-28浏览:评论: 条

  王晓芳  河北 廊坊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策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时会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随着大学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显著。且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紧迫性。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一) 社会转型和文化震荡的冲击。目前我国进入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意识形态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国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意识形态的发展落后于物质生产的发展。同时,西方社会价值体系和观念涌入国内。对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作为高层次人才的大学生正处于这场物质与文化斗争的中心,不但要接受这种文化的震荡与时代的转型.而且要在这种变化中保存自我。一些大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适应不了时代变革的冲击,容易被社会、人生、理想、现实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所困扰,从而苦恼重重。心理问题由此产生。

  (二) 自由的网络空间和多元文化的冲击自从互联网传人我国至今。网络已逐渐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浩瀚的网络资源可以使大学生及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但是当他们面对空前自由的网络空间时.受到多元文化的强烈冲击,思想意识、道德心理和行为方式的不确定性随之增大,其危害主要表现在:1.长时间上网容易使人产生社会隔离感和沮丧、孤僻、悲观等心理障碍,甚至导致双重人格。网络的一大特点就是匿名性.这样虽然能避免面对面交流时出现的顾虑和尴尬,但带来了责任感的缺失——每个人都可以不计后果地展示自己内心的隐秘和阴暗.只为宣泄与解脱。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东西。可以通过互联网或真实或虚拟的世界得到满足。体现出现实中真实人与网络中虚拟人的无法重合。不可印证性,从而导致双重人格。2.网络干扰和冲击。西方国家全天候地利用网络向全世界的推销自己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外交政策、商业理念和社会文化。这些信息都是服务于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的,必然对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和思想文化阵地形成干扰和冲击。不利于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及正确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大学阶段正是他们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网络的飞速发展,致使西方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和文化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渗透和影响极为明显,它容易破坏已经沉淀到大学生心理层次的思想、价值和文化观念,导致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的改变。

  (三) 理想和现实的冲突

  很多学生抱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步人大学校园。但是由于各高校的教育质量良莠不齐。在不同的院校读书感受不完全一样。即使是重点院校。不同的专业之间也有非常大的差别。尤其是很多学生在报考前,对专业没有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进校之后才发现对所选专业不感兴趣。随着环境的熟悉,刚进校的新鲜感消失,进入枯燥无味的学习状态,慢慢发现大学生活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神秘和浪漫,心理上自然产生一种失落甚至绝望的感觉。

  (四) 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冲突

  积累知识就是积蓄财富,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未来的社会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很多大学生正是带着对“知识就是财富”这个“长期利益”的追求而选择专业学习和继续深造。但是当今社会的利益分配方式很难让人心理平衡,一方面周围一些学历没有自己高的朋友或同学抓住机遇,步入了小康生活,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扩招,学位含金量降低,就业压力倍增,到底该何去何从?大学生对前途的信心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高校可以采取的对策

  (一) 加强专职思政教育队伍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把建设好高素质、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队伍的重中之重。特别是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使他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可见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然而现实是:现有辅导员队伍整体学历层次偏低、知识结构单一、没有经过系统的专门的培训。这一问题应得到高度重视,要高标准、严管理、精培养辅导员队伍,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品德修养、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稳定发展。

  (二) 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新时代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水平,而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或是“说教”形式收效不大.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相信他们具有较高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能力。一方面引导他们加强心理素质的自我训练.学会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引导大学生自己组建心理健康协会的形式,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助。

  (三)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任何的心理健康问题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这个大环境。传统培养方式的最大局限性是大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担负起社会或单位所赋予的责任,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由于自身素质低和社会期望高的差距,容易引发大学生焦虑、恐惧的心理。经过社会实践的锻炼,大学生

  在接触、了解、认知社会的同时,也提高了认识自我的能力。使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了锤炼并趋于成熟。因此.要大力拓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渠道。

  (四)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和健康愉快的文体活动,可以培养人的兴趣,进行自我教育,陶冶情操,丰富生活,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对心理问题能起到缓冲和矫正的作用.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大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同时。扩大了人际交往范围,可以帮助他们走出书本,走出自我。开阔视野,培养人际协调和沟通能力,从而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形成机智、幽默、敏捷、乐观、合群的性格特征,使自己的精神生活更丰富,更健康。

  (五) 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有机结合起来

  第一,由于网络信息的可复制性、共享性、时实传输性等特点,加之多媒体技术教学的感官刺激功能,可以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受教育情境。使学生对信息的感知更为深刻和全面。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信息的传播。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媒体进行整合,并通过数字化处理后移植到网络上。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传媒的结合与互补,提高大学生对纷繁复杂而又变幻莫测的信息的辨析能力,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进驻网络使可以有针对性地向网站进行咨询.获得他们所需的知识,并及时反馈意见。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深化。网络具有覆盖面大,受众人群多.范围广的特点。利用网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辅导员和德育工作者可以在QQ群或MSNI:就某一问题同时与很多学生展开讨论。而不仅限于两、三人之间;重庆邮电大学的“红岩网校”、北京大学的“红旗在线”、南开大学的“觉悟网站”开拓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

  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高校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只有为大学生们提供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才能防患于未然。杜绝因心理问题而引发意外事件。

  参考文献:

  [1]叶一舵.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2]高等教育心理学(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Czl.2004.

  [4]孙少晶.网络传播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J].青年研究。1999,(7).

  [5]严耕,陆俊,孙伟平.网络伦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王晓芳 女 河北廊坊 廊坊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诗文阅读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