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0771-5567169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关于“桶水论”的反思

更新时间:2018-02-26浏览:评论: 条

  周成平

  也许,我们每一位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当年在毕业之时,都听到过母校的老师这样清晰而明确的提示:现在你手里已经有一桶水了,可以到中小学去当老师,因为学生只需要一碗水。于是,我们大家底气十足、信心百倍地来到了中小学校,走上了教书育人的岗位。

  毫无疑问,这“桶水论”是非常重要的。它意味着一个教师要想站稳讲台,胜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而且是多多益善,没有上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对“桶水论”怎么强调,强调到什么程度都不过分,因为它毕竟是一个教师赖以生存、安身立命之根本。可见,“桶水论”已经是判别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甚至是能力高下的重要标杆。一个人能不能胜任教学工作、能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都与此论密切相关。如果一个教师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就更谈不上游刃有余了。

  正因为“桶水论”如此重要,多年来它一直是师范院校莘莘学子所追求的目标,长期受到理论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甚至连党和国家领导人也特别重视并对该理论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例如,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师大师生座谈时指出:“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知识在爆炸,要求在提高。习总书记的讲话告诉我们,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提速升级,教师的知识储备也要与社会发展同步前进,以适应时代新的要求。“桶水论”不能一劳永逸,“一潭水”应该是今天每一位教师新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在充分肯定了“桶水论”的价值和意义之后,我们认为需要深入反思和讨论的问题是:

  第一,该说法有重量而轻质之嫌。手里有了“一桶水”就可以去当老师,而据说学生只需要一碗水。为什么手里有“一桶水”的人会有如此自信?可能就是因为桶的容积比起碗来要大得多,因而装的水也就会比碗要多得多,由此可见“桶水论”立论的依据主要是从容量的角度来考虑的。至于质量,在这里丝毫没有涉及。因此说它“重量而轻质”并不过分,更不用说“学生只需要一碗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了。为什么“学生只需要一碗水”,而不是两碗水、三碗水,或是更多的水?在一个班级、一所学校里,学生人数如此之多,而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愿景各不相同,大家竟然都只需要“一碗水”,这能说得通吗?很明显,这种说法既无依据也无道理,纯属假设或主观臆断。再者,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角度来看,有了“一桶水”的人也未必就能當好老师,因为教师是一种专门化的职业,教书育人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规律,不一定是有了知识就一定能胜任的。某著名数学家可以摘取数学研究领域里的世界级桂冠而却从中学数学教学岗位上败下阵来,就是一个最典型的案例。

  第二,这里还有一个方法问题也值得注意。请问老师,你桶里的水是怎么到同学的碗里去的?今天,在应试教育的强大压力之下,许多老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机器,把学生的大脑当作盛装知识的容器。瞄准应试目标,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是不少老师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方法。在很多情况下,不是学生被老师启发到恰到好处之时,由学生主动拿起碗来到老师的桶里舀上一碗自己最需要、最解渴的水,而往往是学生在课堂上已经身心疲惫、欲罢不能之时,老师却很任性地提起桶来硬性往学生碗里倒水,管他需要不需要,先给你倒满再说,倒满我就可以下课了。这种强制性的灌输、落后的教学方法以及被动的学习方式,即便你老师桶里的水质再好,也培养不出面向未来的创新性人才。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桶水论”对教师知识储备的强调是重要的,“一潭水”则是面向未来新的更高的目标。在这其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准,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最终让教师桶里的水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力量之源,进而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根本目标。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诗文阅读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