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0771-5567169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运用问题驱动提高生物教学的效果

更新时间:2015-10-07浏览:评论: 条

  工作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汇贤初级中学 作者:陆世慧

  关键词:生物教学;问题驱动;学习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理论性强的自然科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个生物学科教师应当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生物教学中运用“问题驱动”,就能让学生带着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去学习,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之中,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能力。

  一、生物教学的“问题驱动”的含义

  生物教学的“问题驱动”是指生物学科教师根据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课程理念;是基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主要内容和手段的教学方法;是重视生物科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际的联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把传统的教学过程转化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精心设计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生物教学的“问题驱动”强调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驱动力,将培养学习者问题意识、批判性的思维技巧,以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设定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教学方法。需要说明的是,问题驱动中的问题并非就是普通的习题,而是那些能够改变学生思维模式,帮助学生重建知识结构,并愿意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具有启发性、引导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是通过“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问题解决”,从而体现“主动参与”的教学思想。

  二、生物教学的“问题驱动”的特点

  (一)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既然创新都源于问题解决,那么,教师应该注意给学生营造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通过一系列思维的加工来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同样,教师能充分感受到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正在通过一种令人兴奋的、螺旋式方式进行发展。教学不再是固化的,而是具有反思性、批判性的。在这场从促动到参与的变革中,教师会从教学本身获得创新,而使自己产生新的职业成就感,从而改变常规模式下教师墨守成规的痛苦。

  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是推动学生积极思考的发动机,是驱动学生深入探究的强大动力,是激发学生揭示问题的“导火线”。只要在一个人面前摆出必须经过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他的思维必然会活跃起来,注意力必然高度集中。所有的思维活动都是针对问题的,如果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更没有创新思维,也就谈不上创新能力的体现和培养。所有的思维都体现于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无论哪一层次的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要设置问题,也就是说能力来自于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二)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问题解决是创新的土壤,创新总是在问题解决中发展起来的,但并不一定所有的问题解决都包含有创新,而创新无疑都包含着问题解决。创新总是在应对不同的困境或问题时产生的。没有要解决的问题存在,创新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生物教学的“问题驱动”是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其自主、探究、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并转变学生被动、受压制的状态,使其学习主动、热情、高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借助学习资料(自找或老师确定),在老师指导和帮助下,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以“已知—未知—新的已知”循环渐进的方式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生物教学“问题驱动”的有效措施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

  大量的科学研究充分证实,非智力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情商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效果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为问题的提出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奠定好问题引出的基础。教师合理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将学生吸引到学习中来,使学生将全部的精力集中于生物学习之上,提高课堂成效。因此,教师应当积极设置有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讲述“分子扩散”的内容时,将生活中常见的香水带到课堂,站在讲台位置,向四周喷洒一些,一段时间之后,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均能闻到迷人的香气。又如,为了更明显地说明分子扩散与温度有关,可以设置不同水温,测算糖溶解的速度,重复以上步骤,让学生了解到温度的高低会影响到分子扩散的速度,可以让学生充分发现分子扩散速度受温度高低的影响,为提问创设真实的情景。也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实例,食堂的饭香味、夏季的花香等。然后向同学提出问题,假如用一层常见薄膜隔开,是否还能闻到香气,如果将薄膜换成生物细胞膜,结果又会如何?采用情境模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疑问,引入新的学习内容,引发学生思考。

  (二)把握问题的深度

  在生物教学中利用问题驱动,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要设置难易适中的问题,由浅到深,层层递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设置的生物课堂问题要适中,而且要灵活,根据学生的情况设置不同的问题。如果是基础落后的学生,教师应将问题设置得更简单具体,有些问题范围广而且不够细致,学生很难回答清楚。可以尝试把主问题分割成几个小问题,如:

  主问题:多莉的长相为什么既不像C羊,也不像A羊,而与B羊十分相像?(书中呈现的问题)

  问题1:在克隆过程中,B羊为克隆羊了提供细胞的什

  么结构呢?(答案:细胞核)

  问题2:细胞核中有什么物质?”(答案:DNA)

  问题3:DNA有什么作用?(指导生物发育)

  结论:B羊提供的细胞核上有DNA,DNA指导生物的发育,所以克隆羊长相与B羊相像。

  这些小问题的答案可以再书中的文字和图片找出,把问题分割后,基础落后的学生都可以回答出来。另外,还要注重对问题的引导,触动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浏览和探究;而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描述以上问题的结论,或者反问质疑,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设置有启发性的问题

  无论是哪一个学科的学习,理论学习的目的都是将其应用于实践,促进社会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应当让学生有效的掌握知识,还应当注意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更好的发散学生的思维和开发他们的智力。因此,在生物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注意启发性问题的设置。这类问题的设置有以下几个要点:

  1、 提问时机要准确。在学生思维火花闪过的那一刻,

  我们要把握时机提问,切中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激越奔流的态势。而这类问题往往是具有启发性的,开放性的,而不是简单的是非题。

  2、 提问内容要精简。启发性的问题切忌难繁多,内容

  精而易懂,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才可以激活他们的思维。

  3、 提问过后要评价。鼓励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而

  在提问过后适当表扬,可以满足学生的虚荣心和成就感。进而激发他们再次回答的欲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常识是不可或缺的学习材料,是学生知识探究的源泉,需要教师利用这些材料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例如,环境污染问题、地球变暖、、转基因食品、人体克隆等等,这些与生物知识都有着必然的联系。在完成生物课堂的讲解之后,要为学生设置一些与社会热点事件或者社会现实有密切联系的问题,使学生在课后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延续他们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豪感。

  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需要通过全方位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才能有效的应用于教学实践。这对任课教师和学生本人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从而需要老师不断发现、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更加灵活运用问题驱动来提高教学效果,使广大学生收益。

  参考文献

  [1]戴金海.问题驱动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3,6.

  [2]王海群.例谈“问题驱动”策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2014,16.

  [3]李家斌.利用问题驱动法开展生物教学[J].基层教育.2014,16.

  [4]叶 妮.协商课程理念下探究式问题驱动设计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1.

  [5]胡端平,李小刚,杨向辉.问题驱动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1.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诗文阅读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