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0771-5567169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更新时间:2015-12-23浏览:评论: 条

  广西北流市明瑞高级中学 黄运锋

  【关键词】高中物理 课堂教学 效率

  《高中物理课堂标准》要求:“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从物理现象的展示、实验现象的发生中观察、掌握物理现象的特征,分析判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开展广泛的讨论,透过现象抓本质,从而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这就要求广大教师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思考如何开展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快乐、自主、高效的学习。下面,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丰富、有效的物理教学情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所谓良好的开端,我认为就是学生的积极性被彻底调动起来的这样一种状态。教师可以在复习旧知识中引出新知识,或者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直接提出新问题,把问题一下子抛到学生面前,引起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产生学习的需要。问题的提出要以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为前提,使其充分感受到身边确实存在物理,引起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冲动。可以提出尽量创设一个良好的物理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对教学情境中有关的信息加以提取、分析,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我们在讲日光灯的发光原理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我们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当我们闭合开关时,日光灯是逐渐变亮,而不是起先维持一定较暗的光度,然后一下变亮”,学生对这种现象很熟悉,因此他们很想知道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所以在课堂上肯定很认真的去听课,去思考问题,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1、教学活动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 给学生以帮助、启发, 引导学生取得成功, 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兴趣。教学活动策划和教学行动内容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 做到循序渐进。

  2、教学活动要体现探究性。引导学生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要精心设置疑难,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大胆创新,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 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提高知识修养和教学艺术, 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和启发, 增强学生对物理课程的信心和兴趣。

  二、创设探索情境,增强学习信心

  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按照前人对知识的探索过程来安排的,讲授这些内容时,不能只着意传授知识,更应侧重于介绍知识的探求过程,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从被动式接受转化为全身心投入的主动探究。学生在探索中,知道了怎样层层分析问题,又怎样解决问题,体会了研究的方法。在探索过程中掌握知识,能知其所以然,能体验到成功感,能将直接兴趣转化为持久的间接兴趣。

  三、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根据实验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一次性塑料杯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杯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2、让学生进行探索性试验研究

  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前,安排了实验“探索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使学生得出: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加速度、外力和质量间的关系,得出牛顿第二定律。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前,安排了学生探究性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四、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

  利用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和视像等多种技术组合而成的信息系统称为多媒体系统。在中学物理中,讲授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化的物理过程、瞬间发生的物理现象、复杂的物体内部结构时,由于受时间、空间或条件的限制,单纯语言、仪器、教具等传统媒体都难以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视觉和听觉等同时作用于人的感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变化,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美的熏陶。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它有利于认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必将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和发展趋势。

  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

  物理学的探索过程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积累经验,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建立物理模型,提出简洁的物理规律。物理模型就是把实际问题理想化,先略去一些次要因素,突出其主要因素。例如,我们在运动学中建立了“质点”模型,舍去物体的形状、大小、转动等性能,突出它所处的位置和质量的特性,用一有质量的点来描绘,这是对实际物体的简化。以及电学中的“点电荷”模型、光学中的“点光源”模型等。

  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物理过程模型化。如:力学中的落体模型、简谐运动模型、弹性碰撞模型、类碰撞模型,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动量、能量的变化;电学中的带电质点在电场、磁场中运动模型;热学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模型,分子间相互作用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及分子势能的变化等等都是物理过程的模型化。教师在讲解习题时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对物理过程的分析,进行抽象简化为相应的物理过程模型,然后利用相关模型的物理规律和公式,以便于快速准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总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有能力驾驭教学节奏,优化组合各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整个教学环节,运用恰当的教学语言,想尽一切办法去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这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物理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诗文阅读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