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0771-5567169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例谈初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更新时间:2015-12-25浏览:评论: 条

  大连市第三十五中学 卢金铎

  关键词:地理教学 情感教育 教学设计 实施策略

  正文: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然而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以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基本理念,总目标中也指出学生应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1]。因此,地理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建地理教学的情感教育模式,努力让情感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流淌于地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而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乐观的情趣,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感恩社会、胸怀祖国的激情。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积极提升自我情感,逐步引导以情传情。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迪斯多慧曾经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师积极的情感态度、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仅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学科的情感及个性品质的形成。教师只有具有才能提出问题,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这样的老师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与学生一起成长。作为中学地理教师,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充实、自我提高,以高尚的情怀感染学生,以良好的习惯影响学生,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生发同样的情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2]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努力营造情感氛围。

  地理教材中蕴含了大量的情感素材,从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资源丰富、 历史悠久到社会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团结统一的众多民族,都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情感教育的渗透中,教学环节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教材中的情感内容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充分落实情感教育,让情感教育贯穿整个地理课堂,流淌于地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以八年级上册《黄河》一课为例,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了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因此设计教学情境,让黄河以“母亲”的身份贯穿这个课堂。教师用微视频的方式有感情的朗读有关黄河的诗句,并配以图片和乐曲。学生看完之后达到了心灵上的震撼,产生强烈的欲望想了解黄河这位母亲。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接下来以给黄河母亲体检和会诊为情境,使学生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防范自然灾害、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蕴含了不同的情感教育,下面按照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四个方面逐一举例阐述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1、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

  例如,教师要充分挖掘和传达教材中的美好因素,不断引导学生关注在学习过程中涉及的山水、气象等自然环境方面的美丽图景, 与此同时将人文美景介绍给学生, 这其中包括地方的经济、文化、建筑、美食等方面, 最终使学生感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在学习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时,为了对比南北方的气候差异,结合所学的知识点,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片段,美食作为民俗文化的一种代表,不仅让学生感受了祖国饮食发展的源远流长,也让学生了解到正是不同的气候环境和地理位置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3]

  2、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例如,八年级下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一课,以电视剧《闯关东》进行导课,学生运用收集到数据和图片,展示东北三省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如今成为了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分析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在扩大耕地面积的同时,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不仅在农业方面,在工业方面,东北三省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但近年来,面对资源的枯竭、设备的老化、产业结构的单一,作为家乡的儿女,长大后我们要励志加入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队伍中,为家乡和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我们的贡献。

  3、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例如,七年级上册《聚落》一课中,我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在学习此内容时,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和优化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的主题,在网络上搜集相关的数据、文字、地图、图片、音乐、视频等资料,进行取舍、整理、归纳,按照学生喜欢的方式制作以多媒体为载体的作品,并在班级内展示、交流。通过以上活动,学生深刻的了解我国的文化遗产,同时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息和自豪感。

  4、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防范自然灾害、,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例如,八年级上册《土地资源》一课中,我国土地利用存在诸多问题,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比较严重,教师播放漫画图片:飞来的山峰、小草的哀求、水土的怒吼、土地的辛酸。学生小组讨论,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理解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接下来组织学生以我是“土地医生”为题进行小组活动,分为耕地科、草地科、林地科、建设用地科四组,针对“诊断”情况开出“处方”,优秀的“土地医生”将获得“土地专家”的称号。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逐渐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三)巧妙运用课堂评价,努力实现情感升华。

  情感培养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具有主观性的特点,因此,一个恰当的评价策略显得尤为重要。《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突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教师由仅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向注重发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和情感并重,巧妙的评价具有激励、调控、导向功能,但不恰当地评价也具有抑制、误导的不良作用。

  评价学生在情感方面的真实表现和发展状况,应着重评价学生;(1)是否具有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是否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具有好奇心;(2)是否积极主动地与同伴配合参与探究活动,是否在探究过程中有发现问题的意识并大胆质疑;(3)是否善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乐于听取同伴的建议,修正、发展自己的观点;(4)是否关注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5)是否形成初步的人地协调、因地制宜等地理观点;(6)是否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 (7)是否形成有关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以及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1]。要随时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给予必要的、及时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评语既要简练、中肯、有针对性,又要富于感情、有重点、不求全责备,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从评价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实现情感的升华。

  三、结语

  总之,在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适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之逐步养成乐观的人生态度、文明的行为习惯和深厚的爱国情怀,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 邹丽.初中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教育文汇》.2014.6

  [3] 王晓叶.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实施.《教育界》.2015.8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诗文阅读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