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0771-5567169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角色确认与班级仪式化管理

更新时间:2016-04-28浏览:评论: 条

  兰州市外国语学校 刘秀莲

  关键词:班级管理 角色确认 仪式化管理

  在社会行为学研究中,自我呈现方式的理论已经成为一个被关注的话题,并有了成熟的理论成果。译介作品《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方式》作为代表性的著作,重点探讨的是,在日常状态下一个人如何呈现自己的问题,因为这一理论关注的问题与班级管理中所涉的问题有一定的相关性,都是关注个人在日常状态中的行为,所以借助这一理论来思考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性,同时这样一个比较前沿的角度可以丰富和充实班级管理工作。

  从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理论出发,思考班主任工作,有两个角度,一是管理者,即教师,另一是被管理者,即学生。这两个角度,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并整合在创立和谐班级这样一个目标之下,问题的思考如果能够很好兼顾这两个问题,就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就班主任来说,班级日常管理中,作为管理者,要律人,更要律己,从自我的管理出发来管理学生,这是最理想的管理原则。而从自我呈现角度来考虑,作为管理者的班主任首先得是一个好的“表演者”,班主任所做的“表演”,其实质是个人的角色化,班主任是特定工作场景——学校所赋予特定对象的一个身份确指,这一角色指向规定你必须在此场景中是一个教育者,有一套源于社会评价、职业道德规范的对他的行为有一个明确的约定。而所谓“表演”,就是班主任自身应当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将自己的行为规范纳入到对于“教师+班主任”这样全部规定性中。尽管在其他的场景中,可能你可以“放松”这一行为约束,而在此场景中你必须“表演”,来实现自己的身份确认。只有这一身份确认在你自己这里最优化,才能得到管理对象者的确认,这样你才能在班级管理中做到游刃有余,因为你的管理对象已经认可了你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所以管理自然就成为一个顺理成章的事。

  而对学生而言,同样也是首先强化自我的身份确认。学生由于社会经验和认识能力的不足,在日常行为中,往往会陷入一个身份确认的迷茫,也就是角色混淆,把家庭角色的某些特质带到学校,造成角色错位。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批评之后有过激的行为,甚至有些学生会选择极端的自杀行为。说到底,这其实是学生的角色确认出了问题。在学校,你是学生,“学生”身份的应有之义是:受教育者,这就注定了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不可避免的错误可能会受到教师的批评和纠正。如果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不同场合对自我呈现方式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那么其内心中可能对老师的批评方式和批评的度存有不抵触情绪。而不会对批评本身有过于激烈的反应。之所以有些学生觉得走向极端,主要是因为他们将家庭中的一些自我确认的影子在学校。比如我们经常会听到,有家长和学生埋怨,家里从没有骂过打过。所以按此逻辑出发,他们觉得在学校也应受此“礼遇”。这是典型的自我呈现时没有选择相匹配的行为方式。学生应该在学校这样一个有别于家庭的“场合”中相应地转换角色,进入到此场景中所要求的自我呈现方式。

  自我呈现方式在“表演”这一层面上,作为班主任要有良好的精神风貌,热情饱满、精力充沛,这是良好日常自我呈现的关键。良好的精神风貌来自于情绪的自我管理。一方面,在非学校时间内,你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人生苦恼,但这不能影响你在学校时间里的情绪,否则班级管理效果就会受到干扰。另一方面在学校时间,受工作压力,班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的情绪总是会受到干扰,不能平静。但恰恰在这样时候,班主任更需要良好的情绪管理,否则我们的管理工作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比如说在这样一种司空见惯的情景,学生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需要你去处理。这时候,你的情绪受了影响,很生气甚至有些愤怒。但如果把这种生气带到处理现场,就是不妥的,你必须设法平复情绪,让自己进入到一种“愠而不怒”的状态中,也就是你“佯怒”而不是真生气,这样你既可应对各种不同的情形,同时保持自己在此局面中的威慑力。这样,问题的解决完全在你的掌控之下。

  在班级管理中,角色自我呈现方式中的“表演”要适度的仪式化,相比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下仪式化是一个严重缺失的过程。在一般性的观点中,总认为仪式是长期形成的、具有一成不变的特点。但现在社会科学认为,仪式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每一个社会阶段都对仪式注入新的内容。而“仪式化行为”是一种人类共有的行为模式。指为了满足心理的需要,而进行的一套个人化的、重复进行的、遵循一定程式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行为。从民俗文化角度来考察,仪式化为日常人生赋予一种庄重感。我们都知道,正是庄重感所带来的人生意义,使得在这样的场景中人的感知能力比平时放大。由于现实和历史的原因,当前学生在校学习中仪式化内容越来越少。这容易导致学校生活处于平庸的状态,不能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影响到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效果。

  那么如何有效地将在班主任日常自我呈现中仪式化呢?班主任的工作的仪式化部分,最能体现的场合是班会。班会中的仪式化可以从班会主题的入手进行设计,通常大家习惯于在班会中探讨行为规范中的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诚然,这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在班会中设计关于人生哲学和理想这样一些宏大问题的关注,然后用仪式化行为强化。比如,口号化的班会仪式,我们平时所看到的电视节目中,总是通过仪式化的方式来强化节目的风格与主题,所以我们设计一个响亮的口号并在每次班会的时候让大家齐声高喊,这样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在班会主题上的积极性。除此以外,还可以在班级设立常态性论辩。教师提前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前查阅资料,做充分准备,然后在班会上让学生就问题的正反两方面,或者多个方面展开自由辩论。在形式上大胆借用大型辩论赛的方式或者法庭辩论的方式来进行。当然这种仪式化中,重点是激起学生的“表演欲”,学生进入到一种有别于日常状态的自我呈现方式之中。

  角色确认与仪式化,如果能够有创造性地运用,那么在促进学生的健全人格,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身份确认是让管理主体与被管理主体进入到一个特别情景和前提,就像在表演中演员“入戏”一样,而仪式是管理是一种对身份的强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班的学生会有一个统一的个性气质,这些往往被认为是班主任的个人气质对学生长期影响的结果。如果班主任与学生在学校每天的日常生活中都有比较清晰的自我确认,并将自己的行为进入到一种仪式化的过程中。无疑班级管理效果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外国语学校酒泉路156号

  邮编:730030

  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中学一级教师 姓名:刘秀莲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诗文阅读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