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0771-5567169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三习”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探析

更新时间:2016-08-13浏览:评论: 条

  【摘 要】彰显学生主体的课堂,需要以学生学为重心的精心预设。这种预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学生的学习特点,“课前有效预习,以学定教;课堂合作学习,主体交流;课后高效复习,自主达标”,精心设计每一项教学内容,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有效预习;合作学习;高效复习

  新课改呼吁教师从权威的讲台上走到学生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呢?我们提出了“三习”课堂:课前有效预习(感知)→课堂合作学习(问题挂单)→课后高效复习(智慧交换)。打造高效课堂,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课前有效预习,以学定教

  教材是一个单一的文本,但是学生却是个性化主体。如何在学生主体与教材媒体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实践表明,课前给予每个孩子独立理解教材的时间和空间,是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建构知识的有效策略。

  课前预习第一环节是布置先学,引导学生在课前阅读教材后,填写预习心得卡,主动了解教材,从情感方面、知识方面,有准备地走进课堂,为自主建构知识奠定基础。教师授课前认真批阅学生预习心得卡,了解学生“最近发展区”,个体疑点和困难,再次进行课前备课,有针对性地调整原有教学设计,求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内容上的统一。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

  布置预习作业:

  1. 自学第62页。

  2. 小组合作,选4个大小不同的透明胶带,通过测量,计算,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简要说明测量方法)

  3. 概括:根据以上数据,你能否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是否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

  学生在经历5年的学习之后,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也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将“看书自学”与“实验操作”作为预习作业置于课堂教学之前,这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并且通过小组合作可以完成的。由于这两个环节的前置,课堂教学时间更为有效地延伸,从而扩充教学容量,更好地突破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难点。

  二、课堂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课堂合作学习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中,通过自我设计、自我激励、自我监督,自由而高效地学习,增强自我感,提升学习力。

  (一)组织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的合作意愿

  小组形式的学习环境是一种精心设计而成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环境。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按照平时关系、家庭住址以及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方面,把好、中、差学生结合安排在同一小组。一般4到6人为一小组。小组组建后,健全机构,设组长、记录员、检查员、组外联络员、资料收集员等。

  (二)建立小组成员合作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为了让小组内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小组成员既要会当配角,又要会当主角。成功的小组合作不仅与善于配合他人工作的成员有关,更与了解合作原理、具有合作领导能力的优秀团队领军人物密切相关。小组的主角——小组长要快速地创造团队所需要的信任环境,重视语言激励,让他们明白,诚恳的批评有助于个人和全队技能的提高。小组长要在小组中培养密切的个人关系,便于小组内彼此融洽交流;知道如何处理冲突。

  (三)引导小组成员自我表现,激发学生的交流意识

  各小组交换预习心得卡,讨论交流有关问题,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它包括三个步骤:

  1. 小组讨论。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心得卡中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各小组选资料收集员作为小组发言人,讨论收集情况。在小组讨论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既要有自主意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又要有合作意识,虚心接纳别人的观点和看法。

  2. 师生互动。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进行“问题挂单”。教师让已解决问题的小组做一次“老师”,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适时补充点拨。

  3. 教师精讲。进行教学预设时,教师往往会基于对教材的研读确定教学重、难点,有经验的教师还会将多年的教学经验作为参考资料加以分析。因此课堂教学时所呈现的问题多半是教师的质疑、设疑,以此来引导学生探究新知、深入学习,这是在没有课前预习条件下的一般教学方式。有了课前预习和合作学习后,课堂教学所呈现的问题就需要做较大的调整了。将学生自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作为课堂教学重点来加以分析研究,才能真正解决学生认知的困惑点,也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课后高效复习,自主达标

  数学的整理和复习能让学生整理归纳每单元(或每课时)所学全部知识,使之系统化、结构化、条理化,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结构,这样有利于学生记忆掌握和应用。课后组织各小组进行自主复习,可分为三个步骤:

  (一)课后回忆

  回忆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把学过的知识在头脑中“再现”一遍,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课后回忆,即在听课的基础上,把所学内容回忆一遍。如果能顺利回忆,就证明听课效果好,反之就应寻找原因,改进听课的方法。课后回忆可以一个人单独回忆,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互相启发、补充回忆;可按教师的板书提纲进行,也可按教材的纲目结构进行,从课题到重点内容,再到例题和每部分的细节。

  (二)精读教材

  精读教材,一要全面,二要突出重点。对课堂上未完全理解或在回忆中未能再现的内容要着重精读。精读时要注意:把握要领,从多个角度分析同一个内容,并有意识地加强对易混淆概念的辨析。

  (三)整理笔记

  课堂听课时间是有限的,难免会漏记一些内容,这就需要课后整理笔记时加以补充。特别是提纲式笔记,它只记录了课堂内容的纲要,因此必须整理笔记,充实内容。此外,在课后复习中,可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也需要补充到笔记中去。

  (四)练习

  课后,由各小组出题,互相进行独立练习。“练”的基本要求是:①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切忌抄袭与照搬;②要有针对性,针对重点难点练习;③要留心总结解题方法,寻求解题规律,触类旁通;④要知难而进,力争自己解决问题,即使请教别人,也应建立在自己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这样印象才能深刻。

  独立练习是教师收集反馈学生学习信息的一个有效手段,如果同时能把练习转化成学生自主检测、自主达标的需要,也就真正达到了这个练习的检测、拓展、提升的功能。为了达到这个练习目标,笔者将课后练习分为三个等级。一星学生完成基本题,二星学生完成基本题加综合题,三星学生在此基础上加上一些有利于思维发展,培养能力的提高题。练习中,鼓励并创造条件让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突破,体现弹性,激发学生求知欲。与此同时,教师要不断巡视,把握信息,并作个别点拨和矫正。

  只有课前的精心预设才会有课堂美丽的生成,学生学习才有预约中的精彩。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教学设计也不应该仅仅关注一课一题的得失,而应将整个学期甚至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时间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立足“三习”: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内容的教学,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诗文阅读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