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0771-5567169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也谈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

更新时间:2016-09-23浏览:评论: 条

  周 鹏

  江苏省扬州中学 (江苏 扬州 225009)

  [关键词] 问题意识 质疑能力 学习需求 好奇心 实践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有时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上的真正进步。”然而,纵观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我们仍在应试教育的误区中徘徊,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仍就是题海战术根深蒂固,为了能挤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应试训练,使得我们在物理教学中新授课的课时严重缩水,一年半就要教完原本三年要学的内容,学生的认知过程也就严重被挤占。这种把升学指标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应试教育模式,严重背离了“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改的核心,全然不顾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从而也就彻底抹杀了学习过程中最为宝贵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学生没有问题意识,不会问问题的根源所在。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很多的老师、专家们都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宝贵建议,以期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但是,他们大多是从教师课堂引导的角度,努力去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营造问题氛围、力求不断培养学生提问的技能,却忽视了“问题”的产生的根源!因而都收效甚微,最多也就是在课堂上由教师设计好中心问题,并以问题串、以追问的形式做做样子而已,根本反映不了学生的真实思维状态。原因如下。

  首先,学习目标是形成问题意识、主动提问的内驱力。美国著名哲学家爱默生说:“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有了目标,我们才会有努力前行的依据,才会保持在探索中前进的信心、勇气和胆量,才能不断地积极思考,善于发现,才能使问题具体化,从而使问题更容易被解决,更易有成就感。这里的目标指的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需求,而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维走,那最多也就是机械地回答问题而已,毫无创造性可言。

  其次,兴趣是产生问题的动力来源。有了兴趣,就会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相当敏感,从而乐于追问为什么。物理学科在培养兴趣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善加引导,并能充分利用校本教学平台,适时地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针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实践,就会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试想,如果平时的学习都象我们在听一场根本不感兴趣的报告或讲座的话,我们怎么可能会想到去主动提出问题呢?

  再次,真正的、本源性的问题来源于实践。没有实践,就很难产生强烈的学习需求,也就不会提出深层次的、有价值的问题。物理学本来就是一门实验科学。从亚里士多德对事物的简单观察,到伽利略把科学实验引入到物理学研究中,我们人类在各种途径的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探索,并不断地解决问题,从而能够认清和解释我们周围世界。但是,现在的中学生几乎完全被限制在校园内,完全被书山和题海包围着,所有的学习活动几乎都是被安排好了的,平时根本就没有接触自然、深入生活的实践机会,甚至连“问题”都是老师们设计好了的!这样的学习完全是被动的、缺乏自主需求的,学生们根本不需要也无暇产生自己的“问题”。幼儿园的小朋友之所以“为什么”不离口,就在于他们能够随时地去观察,去摸索,去思考。

  那么,从中学物理教学的角度,在当前的教改形势下,我们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第一,应积极邀请物理大师级人物为中学生们开设讲座或直接授课,以榜样的力量促进学生树立目标意识,激发学习内驱力,使“问题”有产生的土壤。

  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半的学习时间都被限制在校园里,他们往往视野狭小,对周围的人和事物都习以为常,从而整体上都缺少深入学习的激情,缺少物理学习所必需的感性认识。而大师们的眼界、思想能够使得学生豁然开朗;大师们所讲的内容往往都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知识,这是学生们平时无法接触到的,通过讲座,学生们一旦发现自己对相关内容感兴趣,往往会就此确立今后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并且,作为大师的级人物,他们又都有着绚丽的光环和闪光的人格魅力,是广大学生们学习的榜样;都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足以拓宽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往往有着曲折、艰辛的专业成长历程,都足以写成一本本励志故事,从而可以正面影响学生的科学态度、信念和价值观,激发学生们形成积极追求、努力探索思考的内驱力。一场精彩的讲座,可以让学生醍醐灌顶般的醒悟,更为重要的是讲座内容所激发的诘问、辩论与进一步的思索。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正是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在福州英华书院的一堂课,促成了陈景润日后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着名的“陈氏定理”;正是由于英国著名的化学家戴维所倡导的通俗的化学讲座,深深地吸引了法拉弟,使得他最终能够在电学、磁学、磁光学、电化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而当今的北京市第十一中学成功的办学模式也能充分印证这一点。

  第二,应广泛开展第二课堂,开展有学校特色的拓展性课程,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让学生选择自已喜欢的课程,有效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中国教育报》2016年8月16日刊登了一篇题为《从哈佛拒录满分考生说起,考分与排名之上,最重要的是刨根问底的好奇》的文章,文中明确指出,哈佛选择学生的标准是:“一个学到了很多知识的学生,是否也具有创造性;他们是否有旺盛的好奇心和动力,去探求新的领域;除了学生本专业的领域,学生是否关心其他领域的东西,是否有广泛的兴趣……”。就是因为好奇心是一个人取得成功、展示智慧的先决条件。1991年7月,《光明日报》科技部曾对全国青少年科技小发明比赛中获奖的11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您的主要心理特征”一栏里,92%的同学写的是“好奇心强”。当代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也说过:“好奇心很重要,要搞科学离不开好奇。”道理很简单,只有好奇才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怕的是提不出问题,迈不出第一步。

  真正的学习需求源自内心,源自兴趣和好奇。真正的学习场所也不能只在课堂上,而是在课余,在生活中。当前的唯高考是举的极端功利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使学生们迷失了方向、丧失了自我,除了机械地学习、解题,别的什么都不会。没有了学习的激情,也就没有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奋和乐趣。物理学科相比于其他学科更加依赖于生活和实践。而丰富的第二课堂,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则是当前高考模式下,弥补学生生活感知不足、缺乏实践经验的最有效的途径。利用第二课堂,我们可以以各种方式向学生们呈现纷繁多彩的身边世界,介绍当今的科技发展,展示身边的奇思妙想,从而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学生们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为他们打开“问题之门”。

  第三,应重视并积极开展综合实践课,借力于学科基地,充分利用假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实践出真知。没有实践,所学的书本知识就只能用于解题,纸上谈兵。只有实践,才能调动所有灵感和智慧,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鲁班在伐木的实践中产生了如何提高伐木效率的问题,并在实践中通过对丝茅草和大蝗虫的两个大板牙的观察和研究,最终发明了“锯”,后来又通过对老妇舂米的观察而发明了石磨;法拉弟是在十多年的实践中才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伽利略在教堂里发现了摆的等时性;我们学游泳时,如果不下水实践,永远只能是“旱鸭子”……。

  所以,我们应当勇敢地走出应试和唯分数论的误区,努力创造机会,带领学生们走出传统的课堂,更多的则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假期,走入林间田头,深入工厂车间,利用相关学科基地的资源,多观察、多实践、多动手,在知识的运用和对比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提高“问题”和知识的含金量。同样是在《从哈佛拒录满分考生说起,考分与排名之上,最重要的是刨根问底的好奇》一文中,也同样是中国的学生,SAT只考1560分,但是,2004年,哈佛却以全奖录取他。这名学生来自甘肃,他在高一时,发明了一种过滤水装置,免费提供给附近村庄的农民。这种孩子,正是哈佛精神的活注脚:有对问题死磕的好奇心,有创造力,有执行力,还有服务于他人的热心。在这样的人面前,成功的大门必然开启。

  我们必须勇于承认,不是我们的学生不爱问问题,而是我们陈旧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剥夺了他们产生问题的土壤和资源,消磨了他们深入思考、主动质疑的意识,打击了他们积极思考、提出问题的热情,剥夺了他们动手实践、发现问题的机会。要把“问题”还给学生,靠的不是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不是课堂里形式上的热闹互动,也不是学生为了提问而提出的在课本上轻易就能找到答案的所谓“问题”,而是要靠我们能还给学生丰富的课余生活,还给学生无限的天真和遐想,还给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需求和热情。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们越发认识到,提高孩子的成绩不再是唯一,提高素质、拓宽视野、全方位发展才是最好;锻炼孩子的逻辑能力,增强问题意识和对世界的感知,变得越来越重要!让我们期待着新课改能够进一步落到实处,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 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3版.

  [2] 周冲. 从哈佛拒录满分考生说起,考分与排名之上,最重要的是刨根问底的好奇.中国教育报,2016年8月16日.

  [3]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诗文阅读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