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0771-5567169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浅谈有效备课

更新时间:2016-09-30浏览:评论: 条

  欧晓丽

  抚顺市东洲中学 辽宁省 抚顺市 113000

  关键词: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教育思想

  1、专家对教师备课的要求是:要脑中有纲(课标);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而我们现在的备课,往往存在着三个误区,即:重教材、轻课标;重知识准备,轻学生研究;备课等同于写教案。

  “上课好与坏,功夫在课外”,一堂课的好与坏,直接由备课的充分与否决定。《学记》中提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是教师,不论能力强还是弱,都需要认真备课。有效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备课有独立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不论是哪种备课,都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2、备课标:

  课程标准是学科的“教学指南”。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题的依据,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学生在该阶段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因此,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熟读课程标准、研究课程标准,名师如此,普通教师更是如此。

  我们有的老师,备课时,只是死抱着教材和教参,不研究课程标准,结果在课堂教学中就教材讲教材,一切围着教材转,思维上跳不出教材的局限,不能站在课标要求的高度去把握教材。教材与课标,课标是本,教材是末,只关注教材忽视课标,其实质是舍本逐末,会‘事倍功半’。

  3、备教材

  教材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叶圣陶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所以我们首先在课标要求的前提下,重视其他课程资源的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使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相互补充、相互整合。其次在使用教材上,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只教教材”,促使我们的教师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成为教材的开发者和教学的决策者。

  孙绍振教授说: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为什么枯燥乏味?

  主要是因为语文教师难以讲出学生不知道的东西。(因为我们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不再是唯一的)

  课堂上,如果教师在讲解上不能没有新意,展示的内容都是学生在一般资料上就可以看到的,学生就不会信服你,课也不会生动。上海浦东教育局副局长、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程红兵在做报告时也说:有绝活的老师往往有深情,有真气。

  我们有些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甚至厌学,其主要原因教师是就教材而教教材,不能深入解读文本,甚至直接将主旨交待给学生,没有了分析与感知的过程,学生怎能有兴趣?一个规律、一个定理,它都有其呈现的过程,让学生去自己探索、去发现,远比你直接告诉他会记得更深,理解得更好。结果重要,去体验、去发现的过程更重要。现在我经常对老师说,作业的多少与成绩的高低不成比例,尤其是优生,不要用作业束缚了他们的思维,让他们自己去反思,自己去发现,那样学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

  对于教材如何把握,我想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去选择教学素材,这样的内容更接地气,亲和力更强。

  (2)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挖掘教材背后所隐含的思想。教育部2014年3月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着眼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包括:信息素养、思维素养、人文素养、专业素养、身心素养。而我们现在的课堂往往注重培养的学生的的专业素养,而忽略了其它素养,复旦大学投毒案就是一个例子。林森浩的专业素养不可以说是不高,但他缺少的是人文素养与身心素养,从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这也是我们现在应急于纠正的。核心素养的提高,才是我们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以课堂为阵地,教师们深入挖掘教材背后所隐含的思想,站在课标的高度去分析它的价值,从而在教学中落实。

  (3)根据学生的实际及地方实际,合理调整教材体系。教材的编者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构建教材体系,但是它无法适应每个学生或每个地区的需要。况且,教材只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它的内容相对稳定,不可能及时地吸收当前的信息。

  总之,教材本身需要反复实验、修改和不断完善。所以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地整合,使教材更具有实效性,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4、备学生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因素是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由于每个学生学习原始状况不同,如果学生本身已经知道,而我们教师不清楚,还一味的去讲,那么不仅达不到课堂的有效,还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所以备学生,首先我们要知道:

  (1)马上要讲的内容是否附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跨度有多大?

  (2)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内容了解多少?有多少人了解?了解到什么程度?

  (3)哪些知识,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重点去点拨和引导,哪些内容比较难理解,需要教师设计哪些活动,去化难为简。

  了解了这些,再进行备课和上课才能使学生在一堂课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

  5、备教法和学法

  曾看过一个案例,感触很深。一个优秀的青年教师,为了给学生节省时间,自己加班加点,把习题,尤其是重点题、难题,做得非常简洁、概括,并用这种方法去给学生讲解,学生当堂听懂了,但在测试时,题一变就不会了,再讲,再测,提高也不大。后来一位教学专家告诉她,作为一个教师,不能太“努力”了。学生只有通过曲折探索才能找到成功的路。不让学生去探索,去体验错误,就仿佛抽走了他通往成功的梯子。老师不要怕学生出错,没有体验错误,就只能得到错误。

  这使我不禁想到,学习作为学生的一个自我体验过程,是教师不能包办代替的,在备课中,教师知识的储备是必不可少,但怎样让学生学会、怎样让学生会学,才是更重要的。现在一些老师总在抱怨,为什么我讲了很多遍,学生们还是不会,这就是教师在备课上只注重学科知识的准备,忽略了教法和学法的研究。每遇到这种情况,我就跟老师说,如果你的付出与收获没有成比例,那么,改变一下自己的方法,一定是方法出了问题。我们的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技巧,即教法和学法的指导。魏书生曾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顾泠沅教授在怎样评价一堂好课中说:学生该听的听了没有,该说的说了没有,该想的想了没有,该做的做了没有。

  6、集体备课

  对于备课的有效性,集体备课更是不容忽视的,用同伴互助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们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彼此分享、和谐共进。但集体备课不是没有了个体备课,首先个体备课是前提,在集体备课之前,每个人都充分地准备了,对即将集备内容有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设计、自己的难以解决的问题等等,在集体备课中,把它们对教材各自的理解设计所收集的资料展示出来,有问题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好的地方大家分享,不好的地方大家借鉴。从而优化了自己的设计,在课堂上应用后,再反思,在下一次集体备课中提出来,第二次分享。这才是一次完整的集体备课,这个过程,也是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过程。

  7、教案

  备课不等于“写”教案。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的教案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形教案,即通过我们在认真备课对课堂教学进行的具体的规划,另一种是无形教案,即凭着经验存于教师心中的教学内容。两种教案是互相促进的,有形教案让心中的无形教案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而无形教案则可以弥补有形教案的深度和广度,所以两者缺一不可。

  8、结束语;

  总之,在备课时,我们首先要问自己:我对文本理解了吗?对文本本身所隐含的思想解读清楚了吗?再“问”学生:我这么设计他们能明白吗?加入哪些活动或内容他们能更容易明白?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是于漪老师的话。我想对于每一个基础教育者来说,只要本着虚心“学为人师”的态度,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诗文阅读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