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0771-5567169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守正出新:语文教育的必由之路

更新时间:2017-05-16浏览:评论: 条

  常熟市梅李高级中学 周 雷 

  【关键词】语文教育 守正 出新

  教尚无定法,但学定有法。语文教学的模式、方法一直在变,但其教学对象恒定不变。语文教育的必由之路是“守正出新”。因守正而清醒,也因出新而提升。现在的语文教育需要的就是既能在传承中守正,又能在变革中出新的魄力和魅力。我们所要守的“正”,就是教育的传统和规律。但是,守正不等于守成,在守正的同时,坚持在变革中出新——以愿景激励创新,以变革实践创新,以理念引领创新。

  一、守正:立足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是未来教育改革的关键和课程改革的关键。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由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四个部分组成。语文学科四项核心素养的提出促进了当前更加科学的教改,教改的灵魂就在于此。这四项核心素养犹如金字塔的四个底边,是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扎实的根基造就了金字塔令人仰视的辉煌。只有时时以科学理论作引导,围绕核心素养,不断反省,不断优化,才能成就理想的语文教学。也只有在教学中运用好“学习金字塔”理论,才能形成多元、丰富的语文教学供给侧结构。这就是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愿景。

  (一)关注民族精魂的传承

  优秀的文学作品没有民族和国界,是从鉴赏层面来说的,但就内容来讲,其定有内在的民族气质。古今中外的不少优秀作品都蕴含着民族精魂,这一点,语文教学不仅不该回避,而且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艺术鉴赏,汲取其中丰富的民族养分,努力传续其中的精气神。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只有教师营造特定的背景和情境,学生才能深入了解作者写这些内容、这样写的原因以及要传达的思想等。学生也只有“沉入”作者自身的创作情绪,才能真正将其中蕴含的魂与神弄明白。和学生空对空地谈论文学作品中的民族性,将会感到无处着力。

  -----------------------------------------------------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培育“守正尚和”学校文化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文号:B-b/2013/02/215。

  比如,在教学朱启平的《落日》一文时,如果利用实例先讲解新闻(包括消息和通讯)与一般文学作品的最主要的区别,即用词的严谨、客观、冷静,几无情感倾向。同时告诉学生这也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的体现。然后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看过的新闻作品,他们大多同意笔者的看法。最后,笔者要求学生再读文本,引导学生找出文中隐含或表露了作者情感态度的词句、议论、细节描写等,细加品味,很快发现这篇通讯反而蕴含着对日本战败的嘲讽之情,对过往中国屈辱史的痛心之感,对开启未来新篇章的展望之心,民族意味浓厚,情感倾向强烈。这种对作者的写作意图的探讨,看似违背新闻规律和要求,但学生深刻理解了文本的民族性和作者所要传达的内在精魂。这才是文本的最大特色。

  (二)注重学生主体的凸显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完全按照备课时设计好的方式进行师生交流沟通的,计划赶不上变化,更何况课堂教学呢? 我们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备课时根本无法预料师生对话交流中学生的思想动态,如果我们大胆推翻事先备好的方式,随机应变,灵活地采用需要的方式进行教学,当会收到始料未及的效果。

  教学《祝福》时,有个环节:探讨鲁镇民众的麻木,分析那些咀嚼赏鉴祥林嫂痛失爱子的悲哀的愚昧的男女。学生都在底下感叹旧社会麻木民众的残忍,笔者趁机灵活地设计了一个小小的对话活动:学生与祥林嫂的对话。课堂上呈现了一段精彩的对白:

  甲(祥林嫂):我真傻……

  乙(听众):请节哀顺变!人死不能复生。阿毛的死不是你的过错,你要明白,是这个旧社会吃了阿毛,而不是狼吃了阿毛! 请相信自己,你还年轻力壮,坚强地走出阴影,摆脱所谓伦理的枷锁,就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这个对话活动给了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既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又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吃人的封建社会。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看,活动唤起了学生本应存有的情感:对不幸者的同情。阅读教学中的展示,使学生迅速充实精神生活,努力完善自我人格,有效提升人生境界。

  (三)注重优化教学设计

  好的语文课有两种。一种是课前完美预设、充分准备且在课中完全呈现原先“预设”和“准备”的课,体现高度的“艺术”性,流程绝对完整和全面,教者全盘掌控课中从老师到学生所有表达、神情、环节、细节。此之谓“表演”课。另一种课前也有预设,准备也很充分,但与前者不同的是课中的自然而亲和的“生成”与“变化”,譬如“清水芙蓉”,富有灵气,可爱至极;尤其是各种“对话”,略显粗糙,时有疏漏,不免失误与偏颇,但教师的相机提问唤醒了学生们的思维,从而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因了它的亲切、真实,它的山一样的沉稳,水一般的灵动,故此种课也许并不很完美,但好评最多。其实,这也是优秀的语文老师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两类课。能做到后者,必须在最重要的两个环节——教学设计和设计的实施上下功夫。

  作为语文老师,对于教材的“深耕细作”是最为重要的成长之道,即细读文本、解读文本,真正独立地设计教学,呈现教学个性。但是当下的一系列的教学设计的策略和方法,狐假虎威,假以改革之名,一味地依赖团队和集体,将传统教学解构得体无完肤,摧毁至零落成泥。教学中不是依据本班的学生,教学中几乎没有语文老师自己。语文老师身上应该显现的,当然是“守正”。

  二、出新:翻转语文教学的课堂策略

  (一)构建高中语文群文阅读高效课堂

  群文阅读是相对于单篇阅读而言的一种教学模式,将多篇文章排列组合,围绕某个论题或方向,指导学生自主参与阅读,并在阅读中对既有内容进行建构,最终形成个性化的解读。它重在阅读资源的有效整合。教师通过阅读主题的设计,以问题的形式推动群文阅读的开展,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质疑与探究、分享与交流中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所在,从而借助多样化的阅读技巧,形成一定的阅读个性,进而推动群文阅读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建构基于文章体式的“阅读教学链”

  今天,重复、散碎、低效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仍然随处可见。主题组元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旨在重塑学生健全人格、培育学生人文精神。但我们忽视了“语文能力”的系统培养和高效养成。只有整合阅读文本,重构新的阅读课程体系,才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益。因为每一类文体都具备各自不同的典型特征和结构要素,可以把文章体式分为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四类,每一类体式又可细化为更多的“体式节点”,再在听说读写的教学活动中融入这些确定的“体式节点”,以线串珠,整合成“效应链”,此之谓“定点·成链”。掌握若干个“体式节点”,打通各个“节点”并融会贯通,就完成了一个教学链的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体式思维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三)追求读写两翼的和谐双飞

  1、写作资源从微序列阅读构建中发掘

  苏教版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分为写人、叙事、抒情、写景、状物、说理六个专题,《短篇小说选读》也分为主题、人物、情节、环境、语言和综合六个专题。在教学中,如果忽视这个特点,仍然就阅读教阅读,着力于思想内容,那么,课堂教学就难免读 “强”写“弱”,读“硬”写“软”。具体表现为:仅被作为阅读材料使用的大量的文本资源和“资料链接”被闲置浪费,从而造成高中作文教学缺少具体内容及操作序列的弊端。我们可以分别参照《短篇小说选读》和《现代散文选读》设计的专题,对应构建六个读写序列,追求教学中读写两翼的和谐双飞。

  2、写作知识在微专题阅读构建中积累

  结合阅读构建写作教学序列,较为系统的写作知识作支撑很有必要。因为,写作理论知识可以引领读写实践;而且这些知识点在不同文体的文本中包括学生的习作中可以相互印证,优劣立现。苏教版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和《短篇小说选读》均设计“专题导言”“资料链接”“品读与探讨”“积累与应用”等模块,含有丰富的信息资料。这些资料都是作家们的研究成果和创作实践的精选。而且每一模块都有具体的课内经典篇目来印证这些最鲜活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它们成为我们构建写作知识的宝贵资源。

  3、思维品质在微探究阅读中磨砺

  对高中生来说,生活积累较以往更加丰富,但随之而来的是,高考学习重压下的激情处于休眠状态,在他们那里,写作技巧仅是去思想化的没有生命的概念术语。有鉴于此,散文和小说的教学,如果纯理性地拿手术刀去肢解文章,不去引导学生用心探究作家的内心世界,激活情感生活的矿藏,走进作者的灵魂深处,那么作品的艺术技巧就不会作为火种点燃情感,学生的读写意识也就不能被唤醒。

  4、多样化练笔与多角度评价在写作微视角中实施

  让形式多样的写作有据有序进行,必须依据序列布点,辅以理论导引、范文引路。教师要准备充分、设计到位。作前引导,教师要用形式多样的办法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分析课文要围绕写作目标具有强烈的针对性,这样,学生才有跃跃欲试的写作冲动。作后,批阅要及时,讲评同样要有针对性。

  将有作,则思守正以出新。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诗文阅读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