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0771-5567169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为音乐课堂教学锦上添花——将多媒体融入奥尔夫教学

更新时间:2017-11-03浏览:评论: 条

  陈都

  (淮安市浦东实验学校 江苏 淮安223005)

  关键词:多媒体、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融合

  一、奥尔夫教学法的理念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由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所创建。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诉诸感性,回归人本”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节奏、旋律练习。第二部分是基本形体动作教学。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

  该理念主张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课堂中去,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学生“动”起来,“综合式、即兴式”的学习音乐。将音乐课堂由简单的、枯燥的、单一的唱歌、欣赏、学习乐理知识的模式,变成了学生主动的去通过体态律动、戏剧表演等综合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感受和参与音乐。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关注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不会把学习音乐当成一种负担或功利,而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的肢体、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当音乐称为孩子自身的需求,孩子对乐理、乐感、表演、演奏以及语言文化的掌握自然轻松快速,而且根深蒂固。同时强调创造精神的塑造,在课堂上,孩子用各种各样的自制乐器,用语言与拍打肢体来演绎节奏,在创作过程中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和创造精神,在集体表演中给了孩子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这同样也与我们新课改中发扬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发挥学生的探究精神这一内容不谋而合。

  二、飞速发展的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出现的比较早,在很早之前,教师就利用图片、文本、声音等等来进行教学。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课堂教学中开始出现并采用多种电子媒体例如幻灯片、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等等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技术又称为多媒体组合教学或者电化教学。90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吉,多媒体计算机已经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地位。因此,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它又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可控性等特点。它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科学规范的管理对学习、教学、教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和全面的数字化,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

  因为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象这样的特点,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等)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而且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字信号,这样作以后,计算机就可以很方便地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还可以查询、检索。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三、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种的作用

  1. 声情并茂、直观展示

  在传统的音乐课的教学中,单调的教师弹唱或播放磁带录音给予学生的只有单一的听觉上的体会,往往使得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局限于对旋律的聆听与记忆。而多媒体的加入,从声音、画面等多方面展示歌曲,给学生营造了一个直观的、立体的教学情境,变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使学生更加全方位的感受和领悟歌曲。

  例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长江之歌》的导入新课教学中,我首先通过ppt播放了一组长江的图片,将时而波澜壮阔,时而玩转秀美的长江通过图片展示给学生,使他们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在播放幻灯片的同时,我还配上《戏说长江》的主题音乐,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对歌词的理解时更加的直观,在学习歌曲时候也能较为容易的区分和表达歌曲第一段旋律和第二段旋律的不同。同样,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和你》歌唱教学的结尾,我播放了与奥运精神有关的一段视频,学生在已经掌握歌曲的情况下再次欣赏视频,深切的体会奥运精神的同时,对歌曲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与认识,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再次演唱时,情绪明显较之前更加饱满富有感情。

  2. 丰富内容、增加兴趣

  音乐的多元化决定了音乐的教学并不仅仅是学习唱歌,同时学生还要学习相关的诸多的音乐知识。在音乐教学中,单一的通过图片或语言文字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样不仅仅无法使学生领悟,还会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而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所有的资料整合,变为FLASH课件,这样既能直观的展示所学内容,其趣味的学习方法也使得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掌握音乐知识。

  例如:我们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亚非拉掠影,亚洲分为东亚、中亚、东南亚等等。各个地方不同的风俗、文化、民情导致他们的音乐也具有不同的地域特点。把这些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歌舞形式、音乐特点做成flash,让学生能够直观的、充分的了解这些特点并分辨,有助于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

  3. 感官刺激、激发联想

  一首乐(歌)曲,不仅仅是单一音符的排列组合,其包含着深刻的艺术形象和灵魂。通过录音的播放或教师的弹唱来聆听和感受往往会使得乐曲的形象单一化,而多媒体的运用,通过影视的全方位的展示,给予学生感官的刺激,加强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使他们身临其境,与音乐交谈,在音乐的海洋中畅游。

  例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曲坛音韵,单单的聆听与欣赏并不能全方位的展示我国曲艺艺术的精神,而结合多媒体影视播放一些曲艺视频,使学生边听边看,置身于戏曲的海洋中,感受瑰丽多姿的曲艺音乐,更加全面的领悟戏曲的精髓的同时,也激发学生对曲艺音乐的兴趣。

  四、如何将多媒体与奥尔夫教学法相结合

  1. 节奏、旋律练习相结合,发扬学生的主动性

  节奏是自然、社会和人的活动中一种与韵律结伴而行的有规律的突变。音乐的节奏常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骼。奥尔夫认为,节奏是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活生生的音乐语言。在进行节奏、旋律练习时,难免会遇到教长的、复杂的节奏或者旋律,这时候如果配合多媒体的ppt展示,使得学生一目了然。学生对于课堂更加容易轻松的掌握,使得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进一步得到提高。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歌曲《大海啊,故乡》的时候,在歌曲的曲谱中配上旋律线,让学生边唱边跟着旋律线舞动身体,直观的感受歌曲旋律的起伏,两者相结合,更加熟悉歌曲的旋律特点,有效的突破教学难点。

  2. 与体态律动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创造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体态律动包括反 应训练;体操练习;动作训练;动作变奏和动作组合;动作游戏;即兴练习。强调学生要“动”起来。有时候单纯的播放音乐,学生并不能迅速的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这时如果配上多媒体来播放影视画面,进行补充,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更加透彻,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欣赏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舞剧《天鹅湖》场景音乐之前,我先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欧洲宫廷交际舞的片段,让学生对舞剧、舞曲以及交际舞的动作、舞步有了一定的了解,等到课堂中需要编创舞步的时候,有了之前的视频片段的记忆,学生就可以较为轻松的编创了。

  3. 丰富教学元素,激发学生的探究性

  奥尔夫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为此,他发明了一套“元素性”的奥尔夫乐器。同时,他还充分运用人体各部位可能发出的声音参与演奏,并冠以“人体乐器”的美称。即使这样,依然会有很多我们无法表现的音乐声音,而多媒体设备如MIDI,可以表现丰富的音乐元素,充分满足了课堂教学的需要。而学生在元素表演时常常会因为专注于个人演奏而忽略了对效果的聆听。录音软件如cool edit Pro,则可以将学生的演绎记录下来,使得学生可以回顾自己的表演,并从中发掘亮点和不足。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月之故乡》的时候,由于歌曲的速度较慢,很多学生在演唱的时候缺乏积极性,情绪投入不进去。这个时候我将他们的演唱录了下来,并且播放给他们听,他们听的时候就在笑,我问笑什么,他们有的说“有气无力”、有的说“跟没睡醒似得”,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再次演唱时歌曲时,明显情绪上就有很大的改善。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作为先进的音乐教学方法,因为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在音乐课堂中被积极的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也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方便了教师教学。将多媒体教学设备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两者相融合,更是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音乐课堂也更加生动活泼,使得学生在“乐”中学“乐”。

  参考文献:

  【1】李妲娜、秀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09.前言

  【2】陈蓉.音乐教学法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01

  【3】张思镜.多媒体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4】黄映玲.依托多媒体构建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中小学电教.2010年Z1期

  【5】林莉.多媒体教学发展历程初探.开放教育研究.2000(5)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诗文阅读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