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0771-5567169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学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更新时间:2017-12-13浏览:评论: 条

  陈飞舟

  福州四中

  关键词:地理教学、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

  一、中学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将育人目标聚焦到大力提高国民素养。新一轮《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核心素养确定为教学目标,与十九大报告精神十分契合,《课标》突出中学地理学科在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善于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的公民方面的独特价值,也很好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

  在地理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力是唯一实践行动范畴的素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科学家、发明家、画家达•芬奇说过:科学是将领,实践是士兵。实践是理论的来源,是认知的动力,也是思维品质的直接体现。地理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素养是通过地理实践行动体现出现的,地理实践力是对其他核心素养的外显和落脚点。因此,地理实践力在地理核心素养的组成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此外,实践性是地理学科一个重要的特征,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开展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将书本知识转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团队合作,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参与社会服务,决策能力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实践与创新能力,对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学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现状

  经过十多年的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教学在教材、教法等方面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但由于教材更新相对滞后、传统教与学的观念根深蒂固,以及新的评价体制尚未完成构建等诸多因素,对标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依然与新课程的要求有所,特别是对地理实践力培养,依然需要做出很多的改进。地理实践力培养乏力具体有以下几个原因:

  1、教与学的目标功利化,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缺动力

  经过多年新课程的培训,教师的教学目标虽然也进行了修正,增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教师教学更多的精力依然放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教学中能力的培养也多停留在解题能力的培养上,对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发展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目标依旧指向在各种考试的成绩,从考试成绩中获得成就感,并以此作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的重要依据;家长和社会也是以考试成绩作为依据,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进行评价……种种原因导致学校教与学的目标较为功利,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个性发展较为忽视。

  2、教学内容更新相对滞后化,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缺抓手

  为了适应课程改革,地理教材进行重新修订,降低对学生思维品质培养作用不大、难度较大知识点的要求,弱化了与人地关系不密切的内容,而对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的要求有所提升,同时还增加较多的经典案例,无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较大的帮助,但由于我国各地自然、人文条件差异较大,教材无法完全贴近各地区的实际,且教材更新的速度和幅度跟不上时代的变化,特别是教材中适应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内容较少,要求较模糊,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带来一定的困难,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3、教学时空较为固化,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供给侧缺保障

  目前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中学地理每个教学模块课时有严格的规定,每节课时长为45分钟,对大部分学校来说,每个学期教学时间也仅能够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能够开展实践活动的时间较少,且教学地点多为教室,能够用于开展实践活动的空间资源相对较少,此外,在开展地理实践力培养所需的保障,如物质、制度等供给侧方面也存在不足,这些都是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

  4、教师教学理念较陈旧,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缺引领

  教师经过多轮新课程理念的培训,教师教学理念在理论层面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在操作层面因多年教学实践形成的教学惯性,一时还难以达到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缺乏经验和指导力,教师还需要更多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来丰富和支撑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中学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对策

  1、充分利用地理专用教室,促进学生地理实践活动的常态化

  目前,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很多学校都配置地理专用教室,地理专用教室一般配置了天文、气象、地质、地形、水文等自然地理以及人文地理教学具,还可陈列学生的优秀地理制作和其他地理实践活动成果,为实施地理基础课程教学、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以及地理实验活动提供了有效场所。地理专用教室的运用极大程度推进了学生地理观察、地理观测、地理演示、地理实验等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学校开展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重要阵地。

  2、挖掘教材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素材,创造学生地理实践活动的机会

  新教材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增加许多学生活动内容,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特别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素养。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节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乒乓球、铁丝、橡皮泥等简易的材料制作地球仪,通过活动,不仅较好地突破了纬线、纬度、经线、经度等教学重点和难点,为地理学习,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地理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再如:在高中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一节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所在城市平面图,找出并标注商业场所的分布地点,分析这些商业场所形成的区位条件,从而让学生理解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此外,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和一定的决策能力。

  3、依托智慧校园,助力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目前,智慧校园的建设下如火如荼地进行。智慧校园是基于物联网的一项技术,它为学校提供了无限的海量知识、多样的知识获取途径和智能感知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它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对学生来说,它能按学生个性化需求提供所需的资料和解决方案,有利于互联沟通,形成实践团队;对教师来说,它让教师对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指导更加及时和便捷。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中学地理开展实践活动的条件相对不成熟,智慧校园在一定上降低于学生实践活动的门槛,支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愿望,极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开展动手实践活动,有助于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4、开展地理游学,开拓地理实践活动的新课堂

  游学并不是新生事物,游学实际上是最为传统的一种学习教育方式之一。明朝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 ,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成为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现代教育视野下的地理游学,是伴随着科技发展和全球化发展而产生。开展地理游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较为有效的方式,地理游学是连接地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纽带,可包含地理测量与观察、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形式,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观察、感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地理游学还能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习惯、团结协作等品质,同时,增强中学生社会参与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为今后参与社会活动与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高中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节教学中,可组织学生沿闽江赴武夷山、南平、闽清、琅岐等地开展游学,实地考察河流侵蚀地貌、堆积地貌,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对闽江的现状有较直观、深刻的认识,增强保护河流等生态环境的意识。游学丰富了教学的形式,成为中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新课堂。

  此外,对于中学地理实践力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期待。其一:中高考指挥棒依然强势,中高考如何考核地理实践力这一地理核心素养,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关注焦点,直接影响到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一线地理教师都期待得到中高考这一指挥棒的明确引导;其二,地理课堂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后勤和安全保障显然是个短板,建立相关的规范制度,采用向社会购买服务或建立中学地理实践力培养实践基地,不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是中学地理教师们所期待的。

  参考文献:

  1、 重视地理问题探究 积极转变学习方式[J]. 胥文涛.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年08期

  2、 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实践与研究[J]. 梁福弟. 文教资料. 2011(30)

  3、 构建有效教学的地理课堂[J]. 孙勤. 地理教育. 2009(03)

  4、 教学反思对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探讨[J]. 张晓辉,陈天飞,马红标.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05)

  5、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管理——教材研读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J]. 许永学. 新课程学习(下). 2015(04)

  6、 浅谈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作用[J]. 韦明辉. 新课程(小学). 2012(02)

    奇速优客

    相关文章

    奇速优客
    奇速诗文阅读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