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0771-5567169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从“罪”字设问,用语言落实

更新时间:2017-08-15浏览:评论: 条

  吴红伟

  【关键词】解读文本;语言落实;体会情感

  解读文本,要有独特的视角,要有鲜明的个性,要能把握文本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字眼。《孙中山破陋习》是一则历史故事,其主要记叙了孙中山亲眼看见姐姐被迫缠足的痛苦和妈妈疼爱而又无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废除缠足陋习的事。纵观全文,教学重点应落在孙中山和妈妈围绕着“缠足”而进行的一番激烈的对话上。如何解读这段文本才能使得这段对话教学更加富有实用性和实效性呢?笔者认为聚焦“罪”字,从理解含义到表现情感,再到读写结合,环环相扣,有利于我们突破教学重点,体会人物情感。

  一、读懂含义

  汉代扬雄在《法言·问神》中提出了“言为心声”的观点。读懂对话是通往人物内心最便捷的通道。读懂关键字词,才能读懂对话,进而读懂人物。

  “罪”字出现在课文第三小节:“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便对妈妈说:‘你为啥要姐姐受这份罪呢?姐姐缠了脚,还能下田干活吗?”“罪”到底指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通过理解、感悟、思考、交流,逐渐归纳出“罪”字的三层含义:第一层,学生都知道,那就是缠小脚是一种罪,“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给姐姐的身心带来了无尽的伤痛,让其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层,违背祖宗的传统是一种罪,大逆不道的事不能做,导致妈妈明明知道缠小脚不对,可又对此感到无可奈何,矛盾的内心清晰可鉴;第三层,他人的笑话是一种罪,妈妈为了顾全女儿的脸面,为其今后的生活考虑,即使再不情愿,也会置孙中山的愤怒于不顾,毅然将女儿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罪”的背后实则是满满的爱。

  在品味“罪”字含义的过程中,师生深刻体会到“缠小脚”对于中国妇女的迫害,不仅仅是肉体的折磨,更是心灵的折磨,感悟到妈妈、姐姐、孙中山身上所表现出的鲜明的性格特征,同时也为接下来的语言文字训练做出了扎实的情感铺垫。

  二、表现情感

  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表现出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使他们提高思想文化修养,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

  (一)读好对话。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 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语文的学习离不开“读”。在读懂“罪”字的含义后,教师要从语调、语气以及提示语和情感等方面指导学生读好孙中山和妈妈的一段对话,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能力。

  1.抓住标点。这段对话中,共使用标点七处,其中问号、感叹号占据四处,由此可见朗读时的感情基调应定为质疑与愤怒、同情与无奈。有了标点的提示,学生朗读时的情感更容易到位。

  2.紧扣提示语。对话中提示语颇多,有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比如 “生气”“心疼”;有描写人物动作的,比如 “叹了口气”;有描写人物神态的,比如“含着眼泪”;有藏在人物语言中的,比如“笑话”一词……几乎所有的提示语都与“罪”有关。因此,紧扣这些提示语,可以让学生的朗读更加发自内心,声情并茂,深刻揭示出“缠足”这一千年陋习的愚昧残忍。

  3.变换角色读。分角色朗读,孙中山和母亲角色的互换,让读者与文本中的人物来个零距离接触,沟通彼此的心灵,架起情感的桥梁,再加上来自教师、学生等不同角度的多维度评价,点拨与提示,学生更容易走进人物,触摸内心,读出妈妈的无奈、姐姐的痛苦、孙中山的愤怒,读出“缠足”陋习的罪恶。

  (二)想象对话。《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对话文本,我们发现例文中只有孙中山和母亲的一段对话描写,共四个小节,而姐姐这一重要人物形象,在缠足过程中却没有一句语言描写。人物语言的缺失为学生留下了想象对话的空间。我们可以围绕着“孙中山与缠足后三天、一周、一个月后的姐姐的对话”,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兴趣,进行对话训练,鼓励学生进行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实现生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灵感的引发和绽放,强烈地控诉了辛亥革命前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

  三、读写结合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因此在本课对话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特点,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选择“陋习(罪)”为读写结合点,鼓励他们表达真情实感,鼓励他们有创意地表达,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比如,本课对话描写中提示语位置有的在前、有的在后,或没有提示語,表达形式富有变化。我们不妨引导学生围绕着“生活中的陋习”,运用对话这种表现形式写一段故事,进行迁移性的运用练习,化知为能。

  再如,为了升华感情,在教学结束环节出示孙中山图像,请学生用“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的句式来说话练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讴歌了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的独立人格,坚决与封建势力做斗争的革命精神。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诗文阅读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