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0771-5567169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中学第二外语教学实践方法的分析与探索

更新时间:2017-11-14浏览:评论: 条

  发表单位名称和邮编:(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上海 200083)

  全部作者名: 1, 张伟君 2, 3,

  作者一姓名:张伟君;性别:女;出生年:1982;籍贯:上海;最高学历:本科;目前职称:中级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课堂教学

  张伟君

  关键词;交际能力 正迁移 负迁移 文化 融合法 比较法 听说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

  一、引言

  近几年来,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外语的人才越发受到社会上的广泛关注。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许多行业对多语种外语人才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所以,培养掌握多语种的外语人才已成为中学外语教学的需要,辅修第二、第三外语已成为我校外语教学的组成部分。

  我校的事实表明,一些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能够较熟练地掌握2-3门外语。开发多语种辅修外语课程有助于发挥更多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校进行第二外语教学已有多年,“一主二辅”的外语教学体系已成为我校的特色教学,也就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在扎实掌握一门主修外语的同时,学习第二、第三门外语,其中第二外语基本过关,初晓第三外语。

  下面,笔者将对有关第二外语的习得和教学作一些探索性的研究。

  二、 第一外语交际能力与第二外语交际能力的关系

  一个人的母语交际能力获得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即一个母语使用者的交际能力的获得与他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与此相比,外语交际能力的获得则遵循一种完全不同的途径。一般情况下,外语学习者是在基本上掌握了母语的一般交际能力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外语的。母语交际能力对外语交际能力的获得必然会产生重要影响,同样,第一外语的交际能力也会对第二外语交际能力的获得产生重要影响。

  我们知道,语言知识会发生迁移,一种是正迁移,一种是负迁移。正迁移促进外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负迁移干扰和阻碍外语交际能力的获得。由于人类交际手段的相对一致性,交际能力的正迁移是必然发生的。也就是说,除去作为语言系统内部语言单位构成方式及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差异,根据交际对象、交际目的的不同对交际手段和方式作出选择判断的依据在各种语言之间呈现出较大程度的一致性。因此,交际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会出现正迁移的。这就意味着具有良好的第一外语交际能力的外语学习者,其第二外语交际能力的获得相对容易一些。而且,如果学生学习的第二外语与第一外语属于同一语系,两者在语言结构上相近,文化背景上相似,那么交际能力的正迁移发生的概率和规模就越大。相反,如果错误地把第一外语交际模式套用于第二外语的交际场合,违反了第二外语的交际惯例,这就是所谓第一外语交际能力的负迁移。

  显然,在对待第二外语教学方法上,我们必须充分注意到学生这一认知基础的不同,认真研究第一外语交际能力对第二外语交际能力获得的正负作用程度。为使第一外语交际能力对学生获得第二外语交际能力发挥积极作用,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其负迁移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对各种不同文化的交际模式和方式进行对比研究,尤其是对学生第一外语与第二外语的文化异同进行对比,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误区,有意识地突出两者交际能力上不同的方面。所以,外语教师有责任强化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从而获得真正的多语种外语交际能力。

  三、 第二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1.第二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由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特殊关系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对外语教学过程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认识已成为一个不容争议的论题。因此,争议的焦点是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了。

  文化知识和文化适应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很难想象一个不具备某语言社团文化背景知识的人能与该社团的人顺利进行语言交际。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进一步学习外族文化的能力。因此,在第二外语学习的阶段,适当导入一些文化内容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满足学习者调整自身知识结构的需要,为今后进一步的文化学习打下基础。而且,部分有明确职业选择方向的外语学习者为了适应今后职业岗位的要求,如翻译、外事接待等,需要把某些外族文化项目作为专门的学习内容,如饮食习惯、风俗礼仪等。

  2. 第二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

  在第二外语教学过程中,导入的文化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同时也考虑到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语言交际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第二外语及其文化的兴趣。其次,文化内容的导入应当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和领悟能力,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同时,还必须注意文化内容本身的内部层次性和一致性,不至于使教学内容显得过于零碎。因此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作出合适的选择。此外,还应该考虑到文化项目的代表性问题。属于主流文化的内容,有广泛代表性的内容,就应该详细讲解。同时还应该正确处理好文化内容的历时性和共时性之间的关系。重点应在共时文化上,主要是当代文化上,适当引入一些历时的内容,以利于学生了解某些文化习俗和传统的来龙去脉等等。

  3. 第二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主要方法

  (1)融合法

  融合法指的是将文化内容与语言材料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语言材料本身就是介绍文化习俗、词语掌故、历史事实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材料本身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文化知识和语言知识的学习可以有潜移默化的效果。

  我校初中年级第二外语教学采用《展望未来》这套教材,全套教材有着浓郁的英国文化氛围,教师用书中有很多课文背景知识注释,学生用书中很多课文涉及到英国文化,大部分单元里都有“comparing culture”这个环节,这部分主要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对各国文化进行对比。例如,《展望未来》第一册涉及到的文化背景知识主要有社会交往,即人们交往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各种规范及习惯;日常生活,包括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文化娱乐,包括电影电视、名人轶事以及当代社会状况等。

  (2)比较法

  比较法是跨文化语言交际教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发现学生第一、第二外语语言结构与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教师在对《展望未来》中语言材料的讲解中,可以让第一外语为不同语种的学生通过比较法了解各国文化的特殊性。例如,《展望未来》第一册第六单元Reading部分谈论的是当代英国家庭的结构和社会状况,大多数英国家庭是小型的,成年人一般不与父母同住,而且子女与父母经常各自居住在两座城市,有时子女在一年中探望父母仅2-3次。对于这一文化现象,教师可以让主修各语种的学生分别谈谈法国、德国、日本、西班牙、俄罗斯等各国的家庭社会状况,可以具体展开讨论在这些国家中的孩子通常几岁离开父母独自居住。学生通过讨论可以从侧面了解各国文化的价值观念,并得出一些文化观,如西方社会强调个人奋斗和独立性等。所以,第二外语的教学极易渗透着学生对各国文化现实的感受、观念和看法。运用比较法进行文化教学,能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使他们能主动、自觉地吸收新的文化观念,融入新的文化环境。

  四、 听说教学法与第二外语教学的理想途径

  根据我校“一主二辅”外语教学体系的特点,第二外语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应该先教听说,后教读写,即所谓的“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原则。如果先教第二外语语言项目的口头形式,然后再教其书面形式,学生可以更有效地掌握语言技能。听说训练可以为其他语言技能打下基础。《展望未来》教材对语言技能的训练就是按听、说、读、写的顺序安排的,因此它是符合听说教学法的理想教材。

  听说法是一种以结构为主的语言教学法。一开始就有一个语言大纲,包括所学语言的音位、词法和句法中的主要项目,按照教学的顺序编排。许多人认为学生学习第二外语的困难主要是由于第一外语对第二外语的负迁移引起的,两种语言的差异越大,困难就越大。《展望未来》中听说法体现出的课堂活动主要为对话和句型操练。对话为主要结构提供语境和使用的文化背景。句型操练是听说法的特色之一,操练的类型有:

  (1)重复。学生听到一个句子后立即复述一遍。复述时,学生不能看书。

  (2)屈折。原句中的某个词在重复时有所变化。

  (3)替换。原句中某个词在重复时被替换。

  (4)转述。学生根据听到的话重新组织话语。

  (5)完成句子。学生补上所听句子中的一个空缺的词,然后重复。

  (6)转换。对听到的句子进行否定、疑问、时态、情态、语态等方面的转换。

  在听说法中,教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按照听、说、读、写的顺序指导训练学生,可以用对话形式进行口语教学,指导学生全班或小组齐声回答问题,指导学生选择和学习词汇。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强化其正确的反应。

  下面是一堂典型的听说课的教学步骤:

  (1)学生首先听一段本课的对话。学生个别或齐声跟读。教师注意其发音、语调和流利程度,发现错误,立即纠正。对话后让学生慢慢地、一行一行地模仿。齐声朗读对话时,学生可以逐步达到不看书的阶段。

  (2)将对话改编成适合学生兴趣和特点的形式,然后由学生进行角色表演。

  (3)从对话中选择某些重要结构进行各种各样的句型操练。先集体,后个别。这个阶段可作些语法解释,但应严格限制。

  (4)学生进行有关的阅读、写作和词汇练习。基础阶段的写作主要是模仿,即写出刚刚操练过的句子等。随着程度的提高,可对所学结构作适当改变,或进行命题作文。

  五、 交际教学法在培养第二外语交际能力中的重要意义

  交际教学法理论认为,外语课堂应是一个充满“交流”的场所。语言成为交际手段,也就是“用语言去学”,外语知识和交际能力的获得依赖于听、说、读、写等具体的交际活动。

  从《展望未来》这套教材来看,它的教师用书提供了一套明确、实用的交际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着重语言的功能,语法教学的地位相对下降。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的功能和意义,强调语言形式表达意义的功能,将达意作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突出情景教学,侧重语言使用的技巧。

  笔者认为,在第二外语教学中降低传统语法教学的地位只是一个程度问题。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1972)对能力的理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二是使用。这适用交际能力的四个参数,如语法知识和使用、可行性知识和使用等等。一个人可能有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但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对语言进行分析,从而影响进一步的语言使用。束定芳、庄智象(1996)认为,一个人的语言知识如果经过分析,那么就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使用这种知识,而对未分析过的知识,人们也就不可能(有意识地)进行使用。如果过分强调情景教学,就可能阻碍学生掌握语言单位之间相互关系的进程。

  当然,对语言知识的掌握也并不完全依赖于对语言单位的分析,因为语言的可分析性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产物,语言使用在某些特定场合带有一定的偶然性。语言交际与语境有重要的关系。语言中有许多结构和用法是无法单从形式上加以分析和解释的。

  Widdowson(1989)认为,所谓交际能力,实际上就是掌握了一大批部分装配好的结构(半成品)、公式性套语和一套规则,并能够根据不同语境进行必要的调整的能力。从这一意义上来看,交际能力是一种适应能力。规则不是生成性的,而是调节性的、服从性的。Widdowson指出,语言交际中最重要的是词汇与语境直接结合产生意义。如果语境不足,词汇意义不能自现,这就需要语法规则来对词汇进行调节。因此,在第二外语教学过程中,采用交际教学法的同时,不应忽视语言交际中语法的作用。

  我校采用的《展望未来》系列教材,除了注重交际教学法之外,还能系统地培养学生在语法、功能性语言、应用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如《展望未来》第一册的学生用书在全书末尾有一章对本教材中出现的各种语法项目进行总结的“语法参考”。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针对自己在语法理解上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选择本章中的有关部分仔细阅读。这一章内容中对语法的解释性语言清晰、直白,突出重点,容易理解。在对这些语法现象有一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更有可能达到对语言知识加深理解、熟练运用的目的。

  六、 结束语

  第二外语的学习是在学习者有了一定第一外语认知基础的情况下进行的,第二外语学习的性质已与第一外语学习不太一样。学习者的第一外语知识、对语言的一般知识和整体的认知能力都将对第二外语学习产生影响。因此基于第二外语学习的特殊性,我们的教学应增强语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识,采用对比分析方式,使学生了解不同语言的文化背景,学会不同文化的交际模式;我们的教学法应把语言结构与语境和功能结合起来,尽量让学生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交际;并且不忘把语言知识的传授放在一定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Chaudron, C. 1988.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 research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Hymes, D. 1972. “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J.B. Pride and J. Holmes (eds) Sociolinguistics. Harmondsworth: Penguin.

  [3] Prabhu, N. S. 1987. Second Language Pedag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Widdowson, H. 1989. “Knowledge of language and ability for use.” Applied Linguistics. Vol. 10, No. 2.

  [5]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6] 王福祥、吴汉樱编,《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7] 王魁京,“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与第二语言的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3第6期。

  [8]《展望未来》第一册学生用书、教师用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朗文出版亚洲有限公司联合出版,1995。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诗文阅读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