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0771-5567169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虚实互补,形神兼备

更新时间:2017-02-17浏览:评论: 条

  虚实互补,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虚,是指不直接触及具体的物象,而是通过联想或想象,由此及彼生发开去,让读者领略事物的内涵和神韵。实,是指直接触及具体的物象,或叙述,或描写,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虚实互补有令人遐想,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有位学生写了篇《柳树赞》,开篇是:

  我爱柳树。它是生长在我家乡常见的一种树,路旁、水边、田间、村头,随处可见,少年时我与它朝夕相伴。

  文章开门见山地告诉我们,作者爱柳树,柳树是他家乡普通的一个树种。接着他讲:

  听老人说,柳树是生命力极强的一种树,极易栽种,冬末春初的时候,砍个树枝,随意地往沟边地里一插,要不了多久,树枝上就会吐出嫩芽,萌生新的枝条,扎下柳根。过不了几年,它就会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茁壮地长成一棵滚浓绿阴的参天大树了。

  家乡的人喜爱柳树,因为它浑身都是宝。

  听长辈讲,困难时期,食粮紧缺时,柳叶、柳树皮都是粮食,把柳汁浸泡后,把柳树皮磨成粉就可充饥。是的,孙犁在《山地回忆》中不也写到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里,在河北阜平山区,农村姑娘妞儿冒着严寒到河边淘洗柳叶的情景吗?

  柳枝呢,它柔而韧,也是宝呀!我的家乡早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编筐窝柳,养活九口。”可见,家乡人早就把它作为生活的一个重要来源了。如今,柳枝的加工范围更广、销售范围更大了。据说,它早已飘洋过海,走向世界了。

  柳树的树干呢,粗壮挺拔,傲然直立,让人望而生畏。建材、办公用具更是少不了它!

  烈日炎炎的夏季,我们这些顽童或爬上村头的大柳枝上,极目四望,放声呐喊,享受四野凉风的吹拂;或躺在柳阴之下,闭目静听那蝉鸣鸟语,真是惬意极了。

  上述文字主要从柳叶、柳枝、柳干这几个方面叙写了柳树。接下来作者写道:

  蓦然地想,柳树极似母亲。你看,母亲的身躯不就像树干吗?她也是那样的健壮!母亲对儿女的情怀不就像柳枝儿一样?她也是那样的柔美!柳叶儿不就像母亲的心一样吗?她总是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帮你渡过难关!

  如此,作者便把柳树与母亲联系在了一起。文末,作者这样写道:

  柳树,是家乡极普通的一种树,可又是极不普通的。母亲是平凡的,可又是极不平凡的。我爱柳,但我更爱母亲,爱千千万万个母亲,是她们用坚实柔美的腰杆支起了千千万万个家庭,支起了华夏民族,是她们用无限的温柔和爱抚养了一代代华夏儿女,哺育繁衍了无数炎黄子孙。她们是中华民族的化身。我们没有理由不高声地赞美她们!

  综观全文,此文是一篇运用虚实结合技法的佳作。从文章内容看,文章开篇部分直接地述说了柳树在作者家乡很普通,也很常见;接着,文章用了大量文字写了柳干如何粗壮,柳枝如何柔韧,柳叶如何用来充饥度荒,似在一心赞美柳树。可是,文章主旨不在这里。当文章写到“我”躺在柳荫下时,就把柳枝与母亲联系在了一起,从而引出文章所要直正赞美的对象——母亲——中华民族的化身。最后,作者敞开心怀,把柳树与母亲类比,重重地赞美了一笔。总之,此文表面上是写柳,实际上是赞美母亲,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然而,这种表达效果却又是建立在实写柳树、虚写母亲的基础上的。

  [佳作示范]

  梨花盛开的时候

  文/李丽雪

  夜间,洒了一阵春雨。空中的灰尘,经春雨的冲刷而沉淀。清晨,空气中透着泥土的芳香,格外清新。

  我信步向田间走去,田野显得更加宽阔了。翠绿的麦苗尖上挂着晶莹的水珠,路旁的草、河边的花,也都是那么的容光焕发。一股幽幽的清香传来,放眼望去,嗬,好一片茂密的梨花林!

  没有叶,只有花。每一树,每一枝都那么洁白,像突然降了漫天的雪,白花花的一片。那硬挺挺的树枝披满了密密层层的梨花,似乎变得柔软软、嫩生生的。

  好一派爽心悦目的美景!

  “噌,噌,噌——”,这是什么声音?我寻声望去,只见一群十五六岁的姐姐。她们身系围裙,手拿刀子,正给梨树整枝呢。我顿生疑惑,她们是在搞破坏吗?

  “你们在干什么呀?”我弱弱地问了一声。

  她们笑了起来,声音像铜铃似的。看她們笑得乐不可支的样子,我有点生气了。

  “哼,你们搞破坏还敢大声笑!”

  “梨花姐,你看,这小妹妹也怀疑这么做呢!”其中一位穿红衣服的小女孩也附和我说。

  “小妹妹,这可是梨花姐姐的新招啊!刮了皮的梨树,不仅藏在树皮中的虫卵难以繁殖,而且结出的梨又脆又甜,皮还特别薄。”那位梨花姐腼腆地一笑:“少说两句吧,还不一定成功呢。我也是刚从书上学来的。”

  “太好了!”我情不自禁地喊起来,这些我也从书上看到过。

  “梨花姐说了,如果实验成功了,村里人就可以用卖梨的钱盖楼房、办工厂,奔小康,梨园可要立头功了!”另一位穿绿衣的小女孩忘乎所以地大声说道。

  我被姐妹们深深地感动了。眼前仿佛出现了梨园丰收的景象:

  一个个黄澄澄的鸭梨,挂在枝头,藏在叶间,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不,那不是梨,分明是一幢幢楼房啊……

  我离开了梨花林,向来路走去。农民伯伯都在地里忙开了,滋滋的喷药声,隆隆的拖拉机声,不绝于耳,为田间增添了不少生气。我回头又望了望那片梨花林。此时,春风正好拂过,梨花似乎显得更艳了。望着那开得正艳的梨花,回味着刚才梨花姐的话,我仿佛看到了祖国“四化”建设的宏大场面: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农村,各族人民正精神抖擞,为硕果累累而努力奋斗!

  好一片旺盛的梨花!

  [解密]

  文章开篇描写了梨花林“爽心悦目”的美景,目的是以景衬人,引出“一群十五六岁的姐姐”。接着写她们在梨园里的活动和对话,显示出梨花姑娘们勇于科研的进取精神。这些都是实写。写景,赏心悦目,美不胜收;写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当听到“奔小康,梨园要立头功呢”,作者产生了丰富的联想:“眼前仿佛出现了梨园丰收的景象:一个个黄澄澄的鸭梨,挂在枝头,藏在叶间,散发着诱人的香味……”这便是虚写,它能引起读者的联想,让人透过眼前密密层层,如雪似玉的“春花”,联想到色鲜味美,果实累累的“秋实”,联想到大丰收的喜人景象,从而增强了文章的神韵和感染力。

  如果说这一层的虚实互补增加了文章的内涵,那么下一层的虚实互补就更显得巧妙传神,令人叫绝。且看:“农民伯伯都在地里忙开了,滋滋的喷药声,隆隆的拖拉机声,不绝于耳。”此处实写表现了广大农民的冲天干劲和广大农村的兴旺景象。接下来又是虚写:“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农村,各族人民正精神抖擞,为硕果累累而努力奋斗!”这段极富想象性的虚写,自然就能引起读者作更深一层的联想: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到了金秋,必定是硕果累累,丰收在望。这样虚实相映,既使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又歌颂了党的好政策,文章主题获得进一步升华。

  文末一句,一语双关,既是实写,也是虚写。把自然界的梨花和改革开放之花融为一体,令人遐想,耐人寻味,言已尽而意无穷,主题表达深沉而含蓄。

  由上可见,虚实互补的为文之道,既能使读者对所描之景、所写之人获得鲜明的形象,又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更能深化文章主题,从而形成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表达效果

    奇速优客

    相关文章

    奇速优客
    奇速诗文阅读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