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0771-5567169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提高高中历史课堂中的人文素养

更新时间:2018-01-03浏览:评论: 条

  贾秀凡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人文素养

  当今各大学校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课堂改革,并把课堂转型的核心定为“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强调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这是课堂改革中学习方式的改变。例如成效显著的是山东昌乐二中的“721”模式,即“70%的自主学习内容和时间、优秀学生,20%的合作探究内容和时间、中等生,10%的教师讲授时间和内容、后进生”,这也是改革后主流课堂的形式,以自学代替师教,以学生教代替教师教。这种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填鸭式”教学中死气沉沉的现象,让宽大校服和沉重眼镜片后透出丝丝生动活泼的迹象。面对这样的成绩,很多的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欣欣然认为课程改革的目标已经完成,把自己本校的高考成绩作为“勋章”展览,而其他学校也积极学习其模式。

  课程改革不能浅尝辄止,改革针对的不仅是教学方式和阶段性成果,更是教学内容,更是学生长远发展。2003年发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学人的内在品质”,其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也就是说,改革重点是培养具有不断学习力和创新力的人。黄仁宇描述其历史研究方法:“他(费正清)坚持以20年为研究的范围,我动辄牵涉一个世纪或一个朝代”,坚持“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看问题。这一考察方案同样适合于教育。教育要关注的是学生的一生,其中中学教育针对的是处于人生塑性期的学生,因而显得尤为重要。每年的高考成绩固然可以反映出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显性结果,但是教育者更应该把这种成果延长到学生整个人生,真正做到教育成就终身幸福的目标。

  高中学生厌恶历史的枯燥内容、记记背背方法,这是所有历史老师困惑,也是希望解决的问题。针对当今教学和课程改革中的问题,结合平时所学所看提出一些自己的解决方面。

  首先,丰富课程资源。《标准》规定:“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一新生对其错综复杂的时代和制度模糊不清,可以发动学生通过改变流行歌曲的方式记忆,通过歌曲传唱,发挥学生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利用与我们休戚相关的历史教学,不仅可以培养我们乡土责任感和自豪感,而且丰满历史的真实感。具有特色红色教育的淮北中学,具有“铁流千里”这样集厚度与深度为一体的大型实践活动。针对这一现象,在讲析《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时,针对其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整理屹立于学校中的雕像——刘瑞龙、彭雪枫的相关故事,并将学生研究成果放在班级展览,真正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带领学生参观泗洪县烈士陵园和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纪念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来做导游,最后可以以圆桌会议形式来让学生补充、扩展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内容可以是烈士故事、文章等。同时,让学生采访自己的长辈来理解新中国成立、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这种在史学上被称之为口述史学的史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历史研究的能力,又能促进对长辈经历的认同感。

  其次,播放历史趣味短片。针对高中学生对文字材料厌烦的状况,改用视频这种生动形式来活跃课堂。发掘与课程目标密切关联、多视角、深层次的视频,是日常教学的重要方面。可以寻找中外纪录片以及人文杂谈等节目,寻找充满“历史味”的历史知识短片,旨在解决每节难重点,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随着微信公众号的普及,历史短片更是体现“历史味”的特点。比如学习《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播放短片《美国总统的选举制度》,可以看出特朗普当选的条件,理解美国的1787年宪法的民主制度。针对《百家争鸣》,节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中有关大成殿的视频内容,让学生了解儒家在百家中重要的地位,知道儒家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奠定了关键的一环;讲到《新航路的开辟》,节选《晓说》中谈到大航海时代中的视频内容,让学生了解一下从汉代丝绸之路到近代传入中国的食物等,认识到交流学习的重要性,明白故步自封、闭关锁国绝不是历史潮流。

  再次,以历史故事串联历史知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和程序化的授课过程,非常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需要在程序化的任务单板块中有意穿插一些趣味的、有助于记识历史知识的内容。这种以故事丰富教学内容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讲也可以是教师的讲授,主要贴近课本内容。例如,在《近代物理学的成就》这一节中,学生虽然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牛顿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但还是不知道牛顿的历史地位。如果教师谈谈牛顿一生特别是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对牛顿的崇拜的程度,不仅丰富课本内容,而且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榜样、激励学习的劲头。针对《宗教改革》,由于我们不是信教国家,学生很难理解宗教和人的紧密关系,如果谈谈宗教改革以前人和宗教休戚相关的关系的话,学生可能更容易理解宗教改革为什么可以说是欧洲历史上一次解放运动,解放了什么,如何体现人性的复苏。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也是在不断摸索,想像评书家一样能把复杂简单化、枯燥趣味化,这也是我以后上新课要克服的主要难题。

  最后,打破学科界限。历史是一门人文课程,历史教学应把人类历史上最能体现智慧光芒的学问,最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终身发展的智慧光芒借以合适的契机传导给学生。文史不分家,必修三《宋明理学》中对于理学的影响,可以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张载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从“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到“留取丹心早汗青”的文天祥,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戚继光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林则徐,也可以从《孔乙己》到《祥林嫂》、从《狂人日记》到《药》,通过文学丰富历史知识,产生情感共鸣,接受心灵洗礼,感受人格的震撼,从而提高人文素养。历史是时间和空间四维的产物,对于历史空间认识也是必然的,通过目前高级的全景地图全方位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达到与历史的身心合一。

  《学记》云:“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这要求教育工作者秉承“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宗旨,牢记“贩卖知识不是学校教育的本质”,全心全意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现代公民。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诗文阅读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